国家公费师范生遇冷,13个名额空缺,铁饭碗不香了?
教师是教育行业的中流砥柱,不管是国家公费师范生,还是师范专业毕业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才,有了他们,教育事业才会不断进步。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职业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每年都有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投身于教育事业,随着教师福利的不断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行业。
公费师范生是所有师范生的特殊存在,顾名思义,公费就是指的中央财政负责学生们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并且还会发放额外的生活补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成为公费师范生的条件就是毕业生毕业之后要回到生源地从事至少6年的教育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近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3年提前批本科文理缺额院校及专业统计表,从数据中显示,在定向的招生计划中,国家公费师范生有13个空缺的名额没有招满。
我国共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这些学校的公费师范生称为国家公费师范生,只有它们有资格招。
今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史定向招生缺额1人,专业是历史学。
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定向招生缺额2人,专业是地理科学。
西南大学理工定向招生缺额2人,专业是地理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理工招生缺额人数是4人,专业是地理科学。
华中师范大学理工招生缺额人数是4人,专业分别是生物科学和地理科学。
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中,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没有进入缺额名单中。
从缺额专业来看,地理科学好像是被大家集体抛弃了一样,多所院校的缺额专业都是这个。由此可见,公费师范生的缺额也是有现实原因的,专业不好,往往也是劝退考生的重要原因。
任何事情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国家公费师范生妥妥的铁饭碗,因为每年的招生名额不多,所以报满问题不大。今年出现的遇冷,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最常见的原因,那就是公费师范生本来自带的一些缺点,学生必须回到生源地从事6年的教育工作。虽然国家会提供在读期间的大部分费用,但是毕业之后的安排是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支教,这种选择不自由,让人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
除了择业的不自由,教学环境和工作条件的艰苦也给年轻人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这也使得考生对于公费师范生望而却步。
第二,随着新高考的改革推进,越来越多的省份都加入了新高考的行列。新高考的自由组合中,语数英是必考的,物理和历史必须要选择其中一个,剩下的考生自由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化学和生物是大部分的选择,而地理一般是非常冷淡的。学科被冷落,也就意味着对教师数量要求不高,未来就业市场会受限。所以,这4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才会大面积出现缺额。说到底,还是跟就业有关。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非常感谢!文字内容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