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择校?四大择校法则,帮你快速选择!
最近这段时间,毕业季、考试季加升学季,
择校问题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择校无小事,在某种程度上,
选择怎样的学校,就是为孩子选择了怎样的一生。
那么,家长怎样为孩子择校?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四大择校法则,
希望对家长有所启示。
法则一:择校准备越早越好
很多家长会认为,
到六年级下学期再考虑择校不迟,
其实不然。
这个时间点准备择校相关事宜会稍显仓促,
甚至很有可能使得孩子跟目标学校失之交臂。
孩子五年级或者再早一点的时候就可以从
升学政策、材料准备、学校了解3个方面慢慢准备起来!
法则二:择校时要“校比三家”
择校时需要“校比三家”。
家长要对学校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
比如,学校招到了多少好学生,
经过三年考出去多少学生,它的生源转化比例是多少。
其次也要看师资力量的配备、学校倡导怎样的文化,
以及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要善于多角度分析、判断一个学校,
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法则三:让孩子参与“自主”择校
让孩子自己选择学校,
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实践。
自主选择学校的孩子,
学习的内驱力远大于那些由父母替代择校的学生。
他会更加珍惜自己选择的机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比如当面临初升高之际,家长可和孩子一起讨论:
他希望上什么样的学校、哪一所更适合?
可供选择的学校各有什么不同等等。
让孩子自己考察,和学校师生沟通,
或者找家长了解,上学校网站比较分析等等,
最后由孩子自己决定上哪所学校,家长应充分尊重他的选择。
法则四:选择成绩与素质并重的学校
家长在协助孩子择校时,应从长远角度考虑,
选择能兼顾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学校。
现在社会的人才标准已经变了,
社会更需要人才真正的素质和能力,而不只是一纸文凭。
当然,两者兼具且都有显著教育成果的学校很少,
巴川中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重庆老牌优质学校,
巴川中学一直坚持整体成才观,
努力巩固自身的教学优势,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确保全线上重本。
学校全面推行“五维自主教育”,
打造“自我认识、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体系,
唤醒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校不仅有会做机器人的理工男,也有舌战群儒的演说家,
还有满身艺术气息的小导演、小记者、小作家...
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而这样的教育理念,
也让巴川中学教育成果斐然。:
今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超三分之一,
物理类平均分超特控线百余分。
历年来,巴川中学的招生分数线,
都非常接近甚至超过“七龙珠”,
今年巴川中学的录取线为686分,
学生只要能跨入校门,都会被视为可造之才。
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择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