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非上不可吗?中学生“文言文翻译”火了,老师抱怨不已

  在学生上高中的时候,他们喜欢学习的科目中,英语和语文是最受欢迎的两门课。然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尤其是在语文中的文言文翻译题上,却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在文言文翻译方面的困惑,并讨论是否需要加大对古文的学习负担。

  

  文言文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一直被中学生所学习。然而,许多学生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奇葩的翻译错误。这些错误让学生们和老师都不禁哭笑不得。

  

  有一次,老师教授了一首古文诗《氓》,要求学生背诵并翻译。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女子对两个士兵的不满。然而,学生却将其中一句“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翻译成了“那个女的很不爽,跟两个士兵跑了!”。这个翻译不仅错得离谱,而且完全改变了原文的意思。

  

  另外一个例子是“默每持己意,嵩衔之”。这个句子的本意是李默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严嵩对他怀恨在心。然而,学生却将“衔”误翻译成了“咬”,将整句话翻译成了“严嵩咬他”。这样的翻译显然让人怀疑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文言文的含义。

  

  面对学生们奇葩的翻译,许多老师开始反思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性。一些教育家主张加大语文课程中古文的比例,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然而,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有益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值得深思。

  

  学生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挫败。他们会怀疑自己学习这门古老语言的必要性,特别是在面对自己奇葩的翻译错误时。他们开始怀疑这些古文将来是否会对他们有用,是否真的需要通过加大负重的学习来突出语文学科的存在感。

  

  虽然一些教育家提倡加大古文学习的含量,但是从学生们奇葩的翻译错误来看,这种做法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们而言,加大古文学习负担只会让他们对语文这一学科更加抵触。

  

  笔者认为,学生们应该利用好时间和精力,将他们的兴趣投入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喜欢文言文的学生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发掘更多的魅力,并将来从事相关行业。但是,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将古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一部分,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兴趣开展没有帮助,还会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们在文言文翻译方面的困惑和奇葩翻译现象确实存在,这导致了许多人对于加大古文学习负担的质疑。语文教育是否应该过度强调古文学习和文言文翻译,应该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来考虑。

  在笔者看来,适度的古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然而,过度强调古文学习只会增加学生们的负担,让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育界应该在制定语文课程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无论是学生们的奇葩翻译还是教育界对于古文学习的态度,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只有在充分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们的语文课程,培养出更多对语言文化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学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