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球”向未来——写在贵州“村超”总决赛之际

  新华社贵阳7月29日电(记者欧东衢、骆飞、解文韬、蒋成)盛夏的贵州榕江,室外3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敌不过汗流浃背的观众对贵州“村超”的热情。

  29日18时许,被群众称为“村超”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总决赛正式开赛。

  

  7月29日,村超结束后现场燃放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循着时间的轨迹,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发源于贵州苗乡侗寨的“民间足球赛”,在保持体育运动激烈对抗特征的同时,也兼具“乡土味”“趣味性”“民族风”的独特魅力。

  激烈对抗点燃乡村足球激情

  29日晚“村超”决赛现场,榕江县车江一村与忠诚村展开了冠军争夺。比赛开场不到3分钟,双方便各攻入一球,决赛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球场上,身着白色上衣的忠诚村队队员配合密切,攻防兼具,不时直逼对方球门,对抗感十足。车江一村的球员也不甘示弱,流畅过人,传球出其不意,远距离打门,可谓拼尽全力。

  

  7月29日,车江一村队队员在决赛中取得进球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事实上,从5月13日举办以来,“村超”球场上的激烈对抗就一直在不断上演。“世界波”“贴地斩”“圆月弯刀”……参赛的“村民选手”们屡现精彩进球。

  场上激烈对抗,场下呼声如潮。放眼望去,球场座无虚席。赛场瞬息多变的形势牵动着数万观众的心,声浪伴着足球一起“飞翔”。

  

  7月29日,观众在“村超”决赛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决赛现场,忠诚村球员董永恒发挥一如既往稳定,无论是长传助攻队友,还是独立带球突破都可圈可点。日常经营一家卷粉店的他,此前因在绿茵场上的精彩进球,被大家称为“卷粉射手王”。

  尽管自己所在球队无缘决赛,但看着平时熟悉的球友在场上挥洒激情与汗水,热爱足球的杨兵倍感激动和兴奋。“赛场上大家积极的表现是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全力以赴踢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他说。

  绿茵场上的“民族大舞台”

  比赛间隙,银铃般清脆悦耳的合唱声响起,身着节日盛装的侗族男女,在球场中心用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这一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的自然和声演唱,深深地吸引着从西安来观赛的王佳,她一只手举着手机拍摄,另一只手随着音乐不停地挥动,“虽然听不懂侗族语言,但能感受到侗族人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被称为“苗疆第一要区”,是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劳作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6月23日,村民自发组成的民族歌舞表演队盛装入场。新华社发(王炳真摄)

  此刻,绿茵场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台。风雨桥式样的看台,随处可见的牛角、银饰纹样等装饰;群众担任“主角”的中场演出,吹芦笙、跳多耶、舞草龙。

  现场,上万人应和着音乐的热情互动更像是一场全民狂欢的“民族嘉年华”。“‘欢迎你到榕江来,这里歌声最天籁’,正如歌曲所唱,希望能把民族文化‘唱’给全世界听。”参与表演的榕江县本土歌手李恩羊说。

  在榕江工作的吉林人由守义说,“村超”现场除了球赛,民族元素是最大的亮点。每一场比赛都由普通村民主要参与表演,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现代足球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表达,让“村超”刮起“最炫民族风”。

  

  6月23日,游客在体验侗族“高山流水”敬酒风俗。新华社发(王炳真摄)

  努力追“球”向未来

  上百万人次到场观战、平均每场比赛超5000万人次在线围观、全网流量突破300亿次……这一连串的数据既凸显了“村超”的成绩,也是社会大众“用脚投票”的支持。

  扎根榕江县的“村超”能火“出圈”,与当地浓厚的大众体育氛围分不开。数据显示,人口不足40万的榕江县拥有14个标准足球场,全县仅群众性业余足球队就有约40支、球员1200余人,以及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是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7月15日,拉拉队在贵州“村超”足球赛场边击鼓助威。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或许“村超”目前的竞技水平还不算高,但其与生俱来的“乡土味”“趣味性”“纯粹性”恰恰是独特魅力所在。以奖品为例,猪脚、小黄牛、小香猪、鸡鸭……这些农家山货成了获胜球队的“奖杯”。

  受访人员表示,希望政府在扶持“村超”发展的同时,给予其更多自主成长的空间,保持赛事活动的“村味”,呵护参赛人员的真诚、淳朴。

  今晚“村超”决赛落幕,体育热潮在榕江仍在升温。不久之后,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将在这里开幕,来自全国的276支队伍,将奉献更精彩的乡村体育盛宴。

  榕江县县长徐勃说,目前正计划做大做强“村超”品牌,努力把“村超”办成可持续性赛事,持续释放“超经济”价值,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