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教的!中学生文言文“顶级”理解火了,老师看后哭晕在厕所

  都说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相信一些学汉语的外国人,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本以为这就够难的了,却不想原来自己学的还只是皮毛,真正有技术含量的还没开始接触呢,它就是文言文。

  作为语文高考中的一项,文言文考验的不止是学生对相关课文的背诵情况,还有相应的翻译题目。要是学生上课好好听其实也不难,可要是上课总走神、溜号,那可就真是能翻译的五花八门了。

  本是感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谁知到了学生这里,就成了“死去的那个人好像是我的丈夫,不分白天晚上”。真是笑不活了,脑洞还敢再大一点嘛,你这恐怕不是在翻译文言文,而是在讲鬼故事。

  

  这么有才的学生当然不止一个了,即便知道这是高考必考项目,却仍旧有学生不认真学。在他们心中认为这都是小儿科,没什么技术含量,并且学起来花费的时间也长,因此就不愿意记一些文字的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甚至连最简单的,他们都不懂,如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是诗人表达自己豁达的情怀,到了中学生这里却成了“(一脚踹开门),我终于出头了”,好家伙,你是真敢啊,语文老师都得想暴走了。

  

  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顶级理解”火了,老师看后哭晕在厕所:“这都是谁教的”。原文是“三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结果学生可倒好,翻译成了:“我三十岁的时候想打谁就打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我看你不是翻译文言文,是说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吧,不过打人可是犯法的,不行就对着镜子抽自己吧,哈哈哈。还有那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竟然被翻译成了“周公吐奶,天下的人都非常担心”,周公半夜都得去谢谢你。

  

  中学生的文言文翻译真是不给古人留活路啊,主打就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我看这题你是一分都不想要。“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本来是诗经《氓》里,描述一个小伙子明面上是来换丝,实际却是找机会谈婚事的。

  结果这个学生可倒好,还整个“土匪送来黑丝,和我一起谋划”。真是应了那句没文化真可怕,就你这文化水平程度还跟你商量,那不得刚出门就被官兵端了啊,哈哈哈。

  

  中学时期,总有那么几篇文言文,不仅长还得全篇背诵并理解,没办法,高考必出题库之一,谁敢不背。只不过文言文如果不理解就背诵是很难的,因此老师都会先带学生将全篇翻译完,再要求背诵。

  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文章,有些老师就会采用一个学生翻译一句的方式,有个学生就厉害了被第一个点名不说,调还起高了,这让下面的学生怎么接。噫吁嚱,危乎高哉,这学生直接朗声道:“我*!真高啊”,哈哈哈,你是胆子真大啊。

  

  其实文言文并不难学,只要把关键字的意思记住,再结合上下文,很容易就能把句子翻译出来。比如“无他,唯手熟尔”,这句话可以说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了,本意是没什么特殊的技巧,只是熟练罢了。

  结果学生可倒好,“就这,有手就行”,行,既然你这么厉害那你来一个吧。相信这些翻译中,必然有部分学生是故意的,否则真难解释是如何把把文言文翻译成这个样子,除了故意想不到其他。

  

  “臣死且不避,杯酒安足辞严”,本来是表达古人高尚情节的,结果这个学生可倒好,翻译成了:“我喝死都不怕,一杯酒哪够”。你这酒桌文化该改一改了,喝死可不行,尽兴就得呗。

  

  文言文翻译同有些理科科目一样,只要把关键字翻译对,还是能得分的。虽说这些字看起来很多,可如果每节课都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只要下课后再复习一遍,就能记住了。

  “严挺之乃有此儿”,这句话的关键点应该就在“乃”字上,只要能把它翻译成居然、竟然,就会拿分。结果这个学生可倒好,来了句:“严兄,正是你父亲当年有这么一出,才有的你这个儿子”,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真是有些无语了。

  

  最重要的是,不论是学文还是学理,都要对语文引起重视。这科看似简单实则想拿高分也很难,并且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可不低,要是因为它给自己拉分了,那才真是不值。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暑期嗨学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