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百宝箱】传播学的建造师——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哈喽~各位大胆追梦的新传考研er!

  这里是陪你上岸的研大神!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领头羊,出书、创学科、创机构、育人才、提理论,他样样都干,由此搭建起了一个学科。其对传播学的贡献不仅对美国的传播研究贡献巨大,并且对全世界传播知识的兴起影响深远,他甚至还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提出过见解,并起到了显著作用和实际意义。

  人物介绍

  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被誉为“传播学之父”。1943年施拉姆在衣阿华大学,首次开设了传播学的博士课程。其代表著作有:《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图片源于网络)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1、创立传播学科

  施拉姆对传播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传播学这个学科,使传播学的知识得以流传。施拉姆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研究,汇集众多社会学家对传播领域的贡献,编制整理成了一幅宏大的地图,创立了传播学。并创办研究机构,培养人才,开设传播学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受过施拉姆教导或影响的学者人数众多,议程设置的提出者麦库姆斯和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还有丹尼尔森、查菲,中国的朱谦、余也鲁等,罗杰斯也是施拉姆忠实的追随者。他们回国后大力扩散传播学的影响力,传播学研

  究得以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施拉姆和余也鲁在讲学)

  施拉姆作为美国传播学科的开创者,对美国和全世界的传播研究有着引领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世界各国的传播学科的发展方向。但从另一方面看,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是为美国的冷战宣传服务。

  2、出版教材

  施拉姆一生共写有 30 余部传播学论著,总计约 500 万字。他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1949 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学》被视为第一本传播学著作,《传播学概论》为后世的传播学划定了范围。

  3、报刊的四种理论

  1956年席伯特和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将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传播体制及其相应的思想结为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图片源于网络)

  4、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954年,施拉姆在奥斯古德观点的启发基础上提出了“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此后又提出了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收集“碎片”的施拉姆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以批判的角度去看待。“传播学之父”的名号总是让我们对施拉姆自然而然地产生更多的敬畏之情。但其实创立传播学的施拉姆也许并没有那么神圣和伟大。

  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他向中国传播传播学知识是为了美国的冷战宣传能更好地进行;就连最伟大的成就出版教材和创立学科,都是将别人的成就汇集起来的作品,少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施拉姆只是第三作者,而非主要的第一作者;在“使用与满足”的研究中,他也没有提供太多洞见,没有做太多实质性推动工作。

  “无论是主导范式的代表者还是主导范式的批判者,关注点似乎都放到了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批判学派的差异与冲突之上,施拉姆反而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就连刘海龙老师都这样评价施拉姆。

  施拉姆好像更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或者聪明的“捡漏王”,在其他各领域的学者在工作中有了偶然的思维碰撞,撞出了名为传播学的“知识碎片”时,只有他,小心翼翼地收集了这些“碎片”,做了最重要“汇集”工作,使他成了创立学科留给后世,影响世界的人。

  知识回顾

  1、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

  (图片源于网络)

  该模式与直线模式有明显的不同:

  1)这里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3)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这个模式也有着本身的缺陷:

  1)首先他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有不符之处。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

  2)其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二、施拉姆“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1)施拉姆也意识到了循环模式的问题,于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又另外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2)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施拉姆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图片源于网络)

  施拉姆一生对传播学的贡献大众传播模式3、施拉姆循环模式

  真题

  1.简述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简答题,四川大学440,2020)

  2.施拉姆(名词解释,华南师范学334,2020;名词解释,中央民族大学440,2019)

  3.施拉姆一生对传播学的贡献(简答题,河南大学334,2020;简答题,上海大学专硕,2019)

  4.施拉姆在传播学建制过程中的影响(简答题,福建师范大学872,2020)

  5.施拉姆(名词解释,北京工商大学,711,2021)

  6.评价施拉姆循环模式(简答,山东师范大学334,2021)

  7.施拉姆(名词解释,华中科技大学866,2021)

  8.施拉姆循环模式的内容和意义、局限(简答,湖南师范大学440,2021)

  考点分析

  施拉姆的理论贡献没有四大奠基人那么多,更多是一个“成就整合者”的形象,近几年对施拉姆的考察好像没那么频繁,但千万不可因此小看施拉姆的重要性,基础的知识点一定要背得烂熟于心。施拉姆相关的考题也大都围绕他的贡献考察,除此之外也可谈谈他和四大奠基人的故事。引用他的名言也是答题的一个亮点。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美国]威尔伯·施拉姆

  参考文献

  [1]李艳松,陈 帆.浅析施拉姆传播思想的内涵、特点及贡献. 今传媒, 2021.

  [2]刘海龙.施拉姆与中国传播研究:文化冷战与现代化共识.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

  [3]百度百科词条:威尔伯·施拉姆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大神和大家分享的有关传播学的建造师——“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有关知识点!再次强调,这篇文章非常干货,建议大家点赞收藏,牢记相关知识点哟!大家还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内容都可以后台给大神私信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