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护理知识

  贾静 柳州市人民医院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为一组由窦房结激动异常等原因所引起的心脏搏动频率和节律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心律失常可单独发作,也可伴发其他心血管疾病,其预后与病情、病因、发展趋势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关。心律失常的患者可突然发作而猝死,也可持续影响心脏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二、心律失常有什么表现?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心悸),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甚至胸痛,类似于冠心病,还可以表现为乏力、头晕、黑蒙、晕厥、猝死等症状。有时候相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症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种心律失常的不同次发作时,症状也有所不同。还有一部分心律失常没有任何症状。

  三、心律失常的护理知识

  (一)症状观察:发现有心慌(心悸)、胸闷、胸痛、乏力、头晕、黑蒙、晕厥等症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不可延误。

  (二)服药护理:首先注意基础心脏病的治疗以及病因和诱因的纠正,只有直接导致明显的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具有引起致命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时才需要针对心律失常治疗,包括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遵医嘱用药的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三)ICD植入护理:ICD植入患者出院前应该进行一次随访,出院1个月及以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如患者有不适感,随时进行检查。可以通过程控仪了解患者室速/室颤的发生次数、周长、时间、终止方式、工作参数以及效果,了解电池以及电容器充放电情况。尽量减少ICD植入侧上肢的过度活动,避免接近强电磁场,使用手机时保持与ICD15厘米以上。提醒患者手机及时充电,并保持离患者不超过5米的距离,以便随时联系;在日常生活中需随身携带ICD植入卡,如遇危急情况便于其他医务人员等了解ICD植入的情况并及时处理,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可减少ICD放电频率。两药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其可能产生的甲状腺功能失调、QT间期延长、肺纤维化、心动过缓、血脂异常增高、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定期复查胸片,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通过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室速、室颤的发生率以及ICD电击次数,减少或消除误放电的诱因,延长ICD的使用寿命。

  (四)充分休息:自觉心脏有不适症状,发生心律失常后,需及时卧床休息,尽量不要随便变换体位,减少活动量,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肾脏供血量,可促使水肿症状缓解。患者每日夜间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中午午睡1小时左右,下午还需适当增加数小时的卧床时间,可促进症状缓解,加快病情控制。若患者病情危急或属于重症,则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在心功能明显好转、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经医生许可后尝试下床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及打五禽戏等,但需控制每日的活动量。

  (五)合理用力:患者发病后大多卧床休养,活动量明显减少,饮食和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更容易出现排便困难、便秘。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嘱咐患者不要过于用力排便,避免用力过度诱发动脉栓塞或心跳骤停、死亡。确定发生排便困难与便秘后,立刻改变食谱,增加饮水量,以流质食物为主,及时应用开塞露,或遵医嘱进行灌肠,帮助患者降低排便难度。

  (六)饮食护理:患者应少量多餐,调节饮食,增加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纤维食物的比例,降低摄入食盐、含糖类食物及脂肪类食物的比例,保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忌辛辣,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还需控制饮水量,每天小于2000mL为宜,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量,避免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流速减慢导致的心肌梗死。

  (七)心理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大多存在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所以病情较严重,治疗难度较高,患者心理负担较大。医护人员需正视这一问题,并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安慰患者情绪,并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告知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压力,强调心理压力对疾病转归、预后改善的不良影响,强调患者对家庭支持、亲人支持的需求,让家属调节情绪,通过愉悦情绪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