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石柱桥头镇:“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

  啤酒、美食、歌唱、跳舞……7月24日晚,一场啤酒文化节,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陷入狂欢。在家的村民纷纷前来凑热闹,现场有人说:“从来没在家门口见过这么热闹的活动,太开心了。”

  ▲7月24日,石柱县桥头镇瓦屋村高庙组,当地百余名居民聚在一起,参加啤酒文化节。记者 齐岚森 摄

  近年来,作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桥头镇借助“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到桥头投资兴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桥头镇的各类旅游业态加速构建,旅游产业链日趋完善。这个原本冷清、灰扑扑的乡镇,一下子“亮”了起来。

  一张“蓝图”催生首家民宿

  桥头镇地处石柱县划定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也是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2021年5月,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桥头后,用近两周时间,跑遍了全镇所有村社,摸清了“家底”——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大寨坎土司遗址……桥头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让队员们眼前一亮。

  通过翻阅桥头乡志,大家还发现,桥头镇建于南唐,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兵寨文化、巴盐古道文化、塔文化等,底蕴十分深厚。

  大家一致认为:加上近年来当地已发展万亩脆红李、1700亩翠冠梨等水果,产业也有一定基础,正适合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结合已掌握的情况,工作队与镇里的干部多次与石柱县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研讨,不断对桥头镇乡村振兴规划进行调整、优化。最终,以“千年桥头 水韵果乡”为定位的规划出炉,按照资源禀赋,将全镇7个村划分为湿地康养、综合服务、耕读田园3个组团,并紧紧围绕藤子沟水库这“一湖水”发展全域旅游。

  清晰的发展“蓝图”,让已返乡多年的刘书琴重拾起发展民宿的信心。她很快将民宿周边景观进行完善,开起了桥头镇首家民宿——冇名堂。

  ▲桥头镇桥头村冇名堂民宿,游客正在院子里露营。记者 万难 龙帆 实习生 杨函 摄

  随后,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短短一年时间,刘书琴甚至将民宿周边的闲置农房也统一流转过来,统一改造、布置,又开办了新的“旧时光”民宿。

  桥头的农文旅融合之路,成功跨出第一步。

  一张“邀请函”集聚一批产业

  但要绘就整张“蓝图”,一个刘书琴远远不够。

  为广泛招贤纳士,2021年底,桥头镇迈出第二步:面向石柱县广发“邀请函”,召开人才引进会。

  为响应“万企兴万村”的倡议,深耕旅游业多年的袁权前来参加了会议。通过实地考察,袁权很满意:“桥头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是周边乡镇中最好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比较厚重。”

  ▲石柱桥头镇植被丰富、风光宜人,烟雨朦胧中别有一番滋味。 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这次考察,让袁权决定留下来创业。去年起,他不仅在长沙村流转了湖畔农房开办民宿,还接手了民宿所在的一条街,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

  盛夏时节走进这条风情商业街,只见楼房被刷上了浅浅的蓝、白、绿色,仿佛穿越到地中海小镇,颇具文艺范儿。

  街道对面是碧波荡漾的藤子沟水库,湖边古朴的农房、错落的梯田、牛群漫步的绿色滩涂,望之则是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乡村旅游不是单做一个民宿项目就行,要依托资源禀赋构造旅游产业链。”袁权说。因此,在湖畔的山坡草坪上,袁权还引入了喜马拉雅户外露营品牌,建起了露营基地。今年,他又在基地增加了空中漂流、观光小火车等旅游项目。

  随着政府的大力引进,如今越来越多人才纷纷涌入桥头。

  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辣妹子”谭建兰到桥头种李子、巴南民宿经营者刘小波到桥头建民宿、川美艺术家来桥头写生……各类人才的涌入,让桥头镇的业态不断得到丰富、拓展。

  仅最近一年,桥头镇就新增企业40余家,目前全镇企业总数超50家,餐饮、民宿已呈现集聚效应,旅游人气、接待能力大大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态势日渐显露。

  一个困难引来一家学校

  各种企业相继到来,但问题也随之凸显——桥头本地常住人口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企业的用工很成问题。

  其间,有企业尝试对外发布招聘广告,可由于位置偏远,尽管开出的工资比市场价高出三分之一,但还是没人愿意来。所以,遇到旅游旺季,镇村干部往往要化身“服务员”,到企业开展服务。

  为让企业在桥头安心发展,去年镇上组织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就用工问题讨论解决办法。经推荐,桥头镇联系上了梁平职教中心。

  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梁平职教中心近年来通过与企业、农业主体等合作,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企业有需求时,中心就将专业技能课程“搬”进企业生产一线,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帮助企业建起了人才“储备池”。

  ▲石柱县桥头镇野鹤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学生们正在进行摆台展示前的准备工作。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今年4月,通过对野鹤村闲置小学的整修利用,一所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在桥头镇正式落地,梁平职教中心2022级旅游班49名学生在此开始了异地求学之旅。

  在这里,学校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灵活安排学生的实操课程,不仅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

  学生们也对这种办学模式感到新鲜。“我想象中的乡村旅游就是看看自然风光,吃点农家菜。但来到桥头镇,才发现原来乡村旅游也能有很多花样,长见识了。”学生李永康说,特别是站在景点现场去写解说词,跟平时在网上查资料完全不一样,“有真实感受,写得更生动。”

  目前,桥头镇产业发展急需旅游、电商、智慧农业等方面的人才,梁平职教中心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按需轮流到桥头上课。“未来我们将以产业为平台,将这种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介绍,比如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尝试由产业学院承接项目,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就把服务项目完成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