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徒步,6小时救援,一根绳索成功连接“生命线”

  7月29日,在超强台风“杜苏芮”的袭击下,河北涞水遭遇强降雨,据了解,洪水流量峰值甚至超过2012年曾经发生的“7·21”特大洪灾。据涞水县官方早前发布的灾情通报,野三坡景区全境受灾,遭受到毁灭性损毁。

  8月4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济南益民救援队来到位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会处的野三坡景区,将在这里实施无人机搜寻、徒步救援。

  徒步登山两小时

  抵达救援目的地?

  4日一早,保定的天空布满云团,天气预报仍有降雨。由于京津冀极端降雨,水势迅猛的洪水引发泥石流、滑坡,救援车辆无法正常驶入野三坡景区深处实施救援。位于山区的野三坡景区,情况相对复杂。救援队员们携带好装备,只能依靠双脚徒步进入景区。景区道路已经被厚厚的泥沙覆盖,这是洪水过境后沉积下来的泥沙,路况十分恶劣。

  

  本次的救援地点在涞水县三坡镇的刘家河村附近,由于洪水造成了与景区外交通、通信和水电的中断,一时之间,上千群众被围困于此。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救援队才抵达目的地野三坡刘家村。

  一根细细鱼线

  能否连通两岸“生命线”

  刘家河村所处位置在拒马河西岸,救援队所在位置位于东岸,由于跨越河流的刘家河大桥被汹涌的洪水、泥石流冲断,有部分群众缺少必要的生活物品、食品和饮用水。“这次的洪水来势太猛烈,拒马河的河道都已经被冲改道。”旁边的村民介绍。

  而由于洪水对岸部分群众家中断粮,大都只能靠所剩不多的食品和饮料坚持。救援队站在断壁残垣、遍地石块的岸边望向对岸,奔涌的河流对面的断桥上,站着急需物资食品的几十位群众,虽然相隔只有短短几十米距离,但能够感受到他们此刻迫切的心情。

  经过认真观察,救援队指挥李小荣想出利用鱼线,将红色的尼龙绳送到对岸被困群众的手中,然后再将运送过来的物资,通过绳索拉过河去,打通这条便捷的“生命线”。

  但两岸距离太远,如何将救援尼龙绳送到对岸成了一个难题。这时本来计划用于红外成像搜寻的无人机派上了用场。“我们将鱼线挂在无人机上,由无人机把鱼线送过去。”李小荣说。

  

  近10万元无人机坠江

  2小时实现两岸连接

  正当救援开始进行,挂上鱼线的无人机刚刚穿越河面上空时,突遇疾风,意外发生坠机,无人机掉入汹涌的河水之中。河两岸,大家眼睁睁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十分惋惜。这架价值近10万元的无人机,在以往的救援中立下过不小的功劳。

  “救援是第一位的,只要把救援顺利完成,什么损失都无所谓。”李小荣对大家说。经过认真观察,救援队又想出了利用鱼竿将鱼线甩过去的方法,将鱼线和绳索传递给河对岸受困群众。用了整整两个小时,终于与对岸实现连接。

  起初救援队想用橡皮艇运送物资过河,队员们和记者们共同努力,将沉重的橡皮艇从岸上拖进河里,但由于水流太急,橡皮艇被冲翻数次,只能放弃。

  

  两小时运送物资50余趟

  对岸受困群众纷纷感谢

  天色渐暗,必须争分夺秒。救援队开始尝试利用连接绳索的高度差,将救援物资滑过河去的方法,并立即着手实施。

  晚上6点50分,第一箱食品终于顺利抵达对岸群众的手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随后几十箱方便面、猪头肉、猪耳朵、兰花豆、矿泉水和部分生活用品,通过这条“连心索”“生命线”送到对岸群众的手中。

  

  “从发大水到现在都没吃上正经的饭菜,特别感谢救援队不远千里来到我们野三坡,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热心帮助!”一位刘家河村村民在救援队打通这条通道后,特意为被困在对岸的丈夫准备了他爱吃的烧鸡和烧饼,通过运送绳索用筐子送到对岸。

  当最后一箱物资滑向对岸,时间已经来到晚上8点,救援队运送物资近50余次。当告别的时刻来临,队长李小荣说:“老乡们,我们要走了,有缘再见!”十几位救援队员排成整齐的一排,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齐刷刷向对岸的受困群众敬礼,河的对岸也传来一声声感谢的呼喊:“谢谢你们,再见,济南益民。”

  【记者手记】从涿州到涞水一路艰辛一路感动

  8月4日,到达灾区已经两天两夜,我和同事跟随济南益民救援队在涿州简单休整后重新出发,奔赴100多公里之外的野三坡风景区。据当地政府发出的通报,那里受灾情况严重,有不少村民正在等待救援。

  由于野三坡地处山区,洪水泥石流冲毁了道路,救援队车辆无法前行,抵达野三坡后我们只能走路进入景区。前日涉水救援,昨日徒步登山,让这次随队远征河北救援的我和同事,真正体验了一把“跋山涉水”的辛苦滋味。

  因为走得匆忙,这次出来仅带了一双跑步鞋,被洪水和污泥完全浸透后,昨天还要穿着它翻山越岭。相对于前日的水中救援,将近两个小时的登山路途,对救援队员们来说习以为常,我和同事则汗流浃背,相当疲惫。

  昨天的任务看似简单,过程却一波三折。受困群众处于河流对岸,唯一的桥梁被大水冲断,加上无人机意外落水,给这次救援任务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了加快进度,我和同事也加入救援行列,即使双手被磨得生疼,也要将沉重的橡皮艇拖到河边。

  其实最令人感动的,不是自己登山劳累的双腿,不是拖拽橡皮艇生疼的双手,不是价值不菲被河水吞噬的无人机,也不是对岸受困群众接到第一箱救援物资。这一切当中,只有最后告别的时刻,河对岸被困群众的一声声感谢,只有救援队队长李小荣那一声“敬礼”和他身后那一排整齐抬起的手臂最令人感动。

  在这些可敬可爱、无私无畏的救援勇士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不抛弃每一位被困群众,不放弃任何一次成功机会的坚持。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