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教师节到了,给老师送什么好呢
送礼,原本是一种情感表达。在亲朋好友之间,礼物就像一个盛装情感的器皿,表达的是一种亲情和友情。如果没有这个容器,这情感就无法传递、感受和保存。正是由于礼物的这种表意功能,它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重要的不是容器本身,而是容器中的内容。因此,人们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种情感表达,也适用于师生之间。教师节到了,学生要表达对老师的情感,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给老师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一朵鲜艳的小花、一句感恩知心的话,“礼”虽轻但情意重。可现在,原本师生间的这种情感表达,却变成了家长与老师之间。当然,正如请医生看病不送点红包不塌实一样,一些家长给老师送礼,也是为了借此机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拜托老师多加管教。从这个角度看也不为过。问题是,现在给老师送礼进入了怪圈。
据报道,今年的教师节给老师“送礼”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网上“晾晒”的礼品花样百出,许多家长大方地“晾晒”自己准备送出的礼品清单:面包券、超市卡、交通卡、美容卡、购物卡应有尽有,有的家长还准备直接用信封装现金送礼。在上海市个别学校,在送给老师的礼品清单中竟然出现“日本游”,不能不让人瞠目结舌。
不可否认,送礼在情感表达上,如果过份地外在化、物质化了,情感的性质和程度也会从礼物的贵重程度、稀有程度等方面表达出来。但,过分强调礼物的贵重,甚至用市场价值心态去衡量,那么,就不大会以心来体会礼物的情感价值,还有可能忽略或错解情感,把送礼看成是“有求于人”的情外之物。据了解,一些学生家长动辄给老师送价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礼物,或请老师吃饭,或资助老师旅游,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难免会对相关的学生多些“关照”。事实上,这样的“关照”成了老师对家长和学生送礼的一种“回报”。这种送礼的味道就变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关注的不是给不给老师送礼,而是为什么送?为什么送礼成风且越来越疯狂?
有人认为,送礼和受礼是双方的事情,家长和老师有一方坚决不送或有一方坚决拒收,庸俗之风就不可能泛滥起来。这话没错。可放到现实生活中,能办到吗?笔者绝不是没有觉悟,也不是认可不良风气蔓延,而是想说,给老师送礼之风,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有着很深的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原因。不把这个问题放在社会大环境中来讨论,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如果社会不良风气得不到遏制,想让家长不送礼教师不收礼恐怕也很难。说句实在话,老师也不是圣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吃个饭,收点小礼,似乎很平常。也给清贫的教师职业一点心理平衡。
当然,老师收礼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家长送礼之风。这也是一些家长为“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犯难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些老师,你送礼给他,他很开心,如果只探讨如何教育孩子,他就会不耐烦,和老师沟通时,老师就把孩子的不是数落一顿,让家长感觉抬不起头,就像自己犯了错误似的。要我说,教师也像任何一种职业一样存在着败类,这不是普遍现象。
尊师应该重情不重礼,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教师加强自律。对于送礼的学生和没有送礼的学生,老师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都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如果老师过于计较学生礼物的轻重,对送没送礼的学生予以差别对待,既有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也背离了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初衷。
(来源:新华网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