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转行”教美术 一把剪刀“剪”出大千世界
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相继在北京、哈尔滨、深圳、重庆、宜宾、成都展开传递,成都市新津区邓双小学教师高慧兰是第二站第23棒火炬手。2023年8月退休的她,说这是退休前的“高光时刻”。
回顾35年来的教师生涯,高慧兰说她的经历有些特别:前20年是一名语文老师,后15年则成了一名美术老师,并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更“剪”到了国际舞台。
临时“转行”
为了精进剪纸技艺四处拜师
1988年8月,高慧兰踏上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教语文、当班主任,就这样过了20年。
2008年,她所在的小学和初中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36个班,缺少专职美术教师。出于当时学校的需要,高慧兰放下坚持了20年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转行”成为学校唯一的专职美术教师。
这个转变其实也有迹可循。做班主任时,高慧兰就会拿起剪刀剪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动物、花鸟等,班上几乎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些她送的花花绿绿的剪纸,那是孩子们获得的特殊奖励。教室墙壁上贴的挂的也无一例外都是剪纸作品,甚至黑板报的刊头题花都是高慧兰的剪纸。
但毕竟不是美术院校毕业,为此,高慧兰在成都遍访名师,幸运地遇到了著名剪纸艺术家陈世云。看到高慧兰被剪刀磨起老茧的右手,陈世云破例收下她做徒弟。
不仅题材更加丰富多彩,陈世云还教她怎么制作蜡盘和刻刀,并介绍她认识了叶牧天、林琼华、王海滨、龙玲、史芹芳等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剪纸艺术家。“在陈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一手娴熟的剪纸技艺,还学到了他的许多优秀品质。”高慧兰说。
成果斐然
小剪刀“剪”出大世界
学成归来后,高慧兰制作了30套刻纸工具摆在美术室,开始教孩子们刻纸。
有了刻刀相助,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基础剪纸,师生作品也越来越大气和完整。2009年,在成都市中小学生禁毒教育美术作品比赛中,邓双学校竟有6幅学生剪纸作品获得一等奖。但越是走出去,高慧兰越清楚,她所掌握的这些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我不是科班出身,美术知识和作品创作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之前的剪纸作品几乎都是传统的吉祥剪纸,作品较小,题材单一,视野不宽。”在成都市美术教研员辜敏老师和课题组老师们的指导下,高慧兰最终确定把《农村民俗会节剪纸创作》作为学校的子课题。
作为主研人之一,高慧兰跟着课题组的老师们到过许多学校,听课、上课、看展览、办展览、听讲座……这些研究活动让她的教学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回校后便带着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剪纸,高慧兰还汇编了一本校本教材——《小剪刀,大世界》。
后来,高慧兰有了更多学术成果。课题《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先后荣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正式出版个人专集《剪纸记忆-高慧兰剪纸作品集萃》;汇编的剪纸校本教材《学剪纸》荣获成都市基础教育校本教材优秀奖;2016年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剪纸入编人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
走向国际
将传统剪纸文化弘扬海外
不仅如此,高慧兰还将剪纸文化弘扬到了海外。2016年1月,高慧兰第一次走出国门,去洛杉矶进行作品展。洛杉矶之行让她意识到,这是很好地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回国后,她不敢怠慢,更加勤奋努力,利用工作之余创作作品。
2017年春节,她受邀去巴黎办展。后来,在新泽西、夏威夷、北卡、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蒙特利尔、吉隆坡等地,高慧兰都举办过个人剪纸艺术展和教学展示,作品被海外多家美术馆及个人收藏。
这段时间,高慧兰就要正式退休了。回顾20多年的学艺经历,她感慨颇多。“刚开始学习时,只是一种小小的兴趣而已,并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大事情,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高慧兰说,一把小小的剪刀,带着独特的幽香,浸润了她的三尺讲台,实现了她儿时的梦想,也为她开启了多彩的天空和无悔的人生。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樊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