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新:信息传播是当今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性架构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读大学与就业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认识新闻传播学?我们该如何读好新闻传播学专业?9月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该院院长张明新以《新闻传播学的价值和底色》为主题致辞,引发广泛关注。

  张明新在开学典礼上致辞

  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期间,一位名叫张雪峰的“考研名师”在直播中表示,要把理科590分报考新闻学专业的考生“打晕”,并提出“读新闻学专业难找工作”。张明新表示,这让我们需要面对和思考许多关于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的话题,重新认识处于技术革命和时代巨变下的新闻传播学的定位、价值与特色。

  他认为,读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如果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即使不读大学依然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参加一些职业技术培训,甚至有可能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他表示,相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而言,人生是漫长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专业的长久热爱和持续的努力付出。

  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新闻传媒业的前景不好了,读大学要避开新闻传播学专业。事实果真如此吗?张明新说,答案是否定的。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覆盖面非常宽广,对应着社会许多领域的岗位。以本科层次为例,新闻传播学涵盖10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数字出版、国际新闻传播、时尚传播、会展。许多新闻传播学院还将本属于艺术学门类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纳入进来。这些专业在许多领域,如企业、政府机关、文化机构、商业部门等,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在他看来,“新闻传播,或者从更广的意义上讲,信息传播是当今社会系统运行的基础性架构。”新闻传播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通过连接社会的各个系统、各类组织、各种群体甚至个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效能。他特别谈到,曾经被一些人唱衰的传统媒体,近些年来积极拥抱新技术变革,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融合转型,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逐步提高。湖北本地的主流媒体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其新媒体总用户量已突破3亿,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上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大学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格塑造和德性教育,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更是如此。”张明新认为,新闻传播活动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关乎社会的公共利益,对于从业者有着天然的人格和德性要求。不论新闻传播的载体或形态为何,比如一篇新闻稿、一本书、一个广告文案、一个游戏产品、一个短视频、一部影片,虽然具有市场化的考量,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精神文化产品,不能过多地以个人和市场利益为导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从业者的理想。正是这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文情怀,激励着一代代新闻传播学子进入主流媒体,用新闻人的感受、思考、表达和行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

  张明新说,“大数据统计显示,我们学院2023级本科新生同学们的关注列表中,最常刷的公众号,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播音中国、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共青团中央、极目新闻和今日头条。在这里,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同学们的新闻理想之所在。”他谈到,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但并不意味着专业学习主要在于业务技能;恰恰相反,更需要应用技能之外的价值观和知识底座。新闻传播常常追求时间效率,但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习,需要静水深流般的从容与舒缓。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内卷”似乎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同学。”面对这种网络调侃,张明新给大家减压:人生的成长不是在匆忙中快速打卡,不是在竞争中相互消耗,而是一个如河水般流淌的自然而然的过程,甚至有时候,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希望各位不要将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闲暇、放空和留白的时光,有时比紧张的学习更有价值。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认为:“想象与学习的结合通常需要一定的闲暇”,往往正是这些闲暇,激发出青年人的想象力、梦想、灵感和创造力。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从事新闻传播工作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张明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他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攻读并获得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文学硕士(传播学),文学博士(新闻学)学位。张明新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点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科平台建设专项智能媒体与传播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学校“双一流”国际合作专项健康传播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学院传播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