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教师形象 谁是你心里的样子?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书匠,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带领学生深度融入世界的引路人。今天是教师节,这些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教师形象你还记得吗?你想成为谁的学生呢?

  

  《心灵捕手》:心理学家肖恩

  电影主人公威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清洁工,他有着惊人的学习天赋,精通数学、化学、艺术等。但他也是一个爱喝酒、打架滋事的问题少年,这都源于他那充斥着暴力与抛弃的凄惨童年,幸运的是,他遇见了一位好的心灵导师:肖恩教授。

  在威尔的案卷被翻出来时,一张张伤痕累累的照片展示着一个不堪回首的过去。肖恩看着威尔,一遍遍地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他让威尔知道了,童年所有的经历都不是他的错,自我保护不是他的错,害怕失败不是他的错,即使他有很多缺点,但他仍然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童年阴影,每个人都有,关键是如何面对。肖恩教授用一次次的信任与包容,引导威尔走出了内心的困境;用始终如一的平等与关爱,温暖了一颗冰冷的心灵。

  

  经典台词:

  ·这不是你的错。

  ·我们的小缺点,让我们找到对的人。

  ·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但也正是这些低谷会让你注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东西。

  

  《一个都不能少》:13岁代课教师魏敏芝

  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只有13岁的女孩魏敏芝被村长找来代一个月课。因为贫穷、落后,学生的辍学情况非常严重,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这一句承诺,魏敏芝在寻找辍学打工的学生张慧科时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与执着:没钱买车票就连夜赶路步行去城里;用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纸和笔写寻人启事;没钱吃饭住宿就露宿街头,吃别人剩下的饭;在电视台门口苦等一天一夜,只为能在电视上播出寻人启事……

  在电视台接受采访时,魏敏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张慧科,你跑到哪儿去了,我找你三天了,你怎么还不回来。”

  影片最后,这位13岁的女孩,不仅找回了自己的学生,守住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还为这所乡村学校带回了好心人的资助。

  

  经典台词:

  ·这里的28名学生是全村的希望,一个都不能少。

  ·字不要写太小,影响孩子视力,也不要写太大,浪费粉笔。

  

  《美丽的大脚》:乡村教师张美丽

  影片主角张美丽是一位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女教师,她一生坎坷:孤身嫁到陕西,丈夫却因没文化而犯罪被处以死刑。更不幸的是,她跟丈夫唯一的孩子,也在之后因为意外而夭折了。

  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转而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将为数不多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要帮孩子们拉近与梦想的距离。

  她用浓厚的方言教孩子们识字造句;用跑调的歌声和笨拙的姿势领孩子们唱歌、做游戏;用寸寸柔肠感动影响了来支教的都市丽人夏雨;用永不放弃的铮铮侠骨给孩子们赢来了资助……

  初来乍到的夏雨老师,对这里极其不适应,张美丽便想尽一切办法热情招待这位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她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当夏雨老师说“如果有电脑,对孩子们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时,她立刻开始筹钱,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去扮小丑。

  即便在生命弥留之际,她仍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影片最后,夏雨老师回来了,她用实际行动,接下了张美丽手中的接力棒……

  

  经典台词:

  ·我这一辈子啥都不成功,我就是希望我的娃将来都是成功的。

  ·咱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哭着来的,我走的时候啊,要笑着走。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教师克莱门特·马修

  故事发生在一所教养院里,这里的孩子是人们口中“无可救药”“没有未来”的一群“垃圾”,这样带有偏见和歧视的标签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就是如此了,直到他们遇到了音乐老师马修,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碰撞和救赎慢慢展开了。

  在面对学生的抵触和反抗时,马修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而是用温暖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找到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这种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让孩子们渐渐打开心扉。

  当马修发现了孩子们对于唱歌的兴趣所在时,他通过创新的音乐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们组建合唱团,让他们在音乐中看到了自己的才华和热情。就这样,被外界不看好的一群人,实打实地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经典台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永远别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死亡诗社》:英文教师约翰·基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佛特蒙州的一所百年名校——威尔顿中学,是一所封闭式的男校,以高比例名牌大学升学率而闻名,但其背后却是严酷的管制。家长和老师已为他们设定好了未来的方向和框架,他们的人生几乎一眼可以看到头……

  1959年开学典礼上,威尔顿的荣誉毕业生约翰·基丁回校接任英文教师一职,自此,一股“歪风邪气”吹进了这所严谨呆板的学校!

  他带给学生的第一课居然是关于死亡,“所有的生命都会离去”,而这些逝去的生命留给后人的忠告是“卡匹迪恩”(“及时采撷”的拉丁语):“抓紧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

  随后的课程中,他告诉学生们:要“独立思考,不惧权威”;要“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寻找自己的声音”;要“调动情绪,激发潜能”;要“战胜恐惧,展现价值”;要“发现自己的步伐,找到自己的路”。

  基丁还和学生们一起重建了“死亡诗社”,这是基丁在校期间参加的一个社团,一群年轻人在校外的山洞里朗诵诗歌,释放生命的活力。“死亡诗社”如同一个自由王国,他们在这里成长、改变,也在这里与传统势力抗争。

  

  经典台词:

  ·抓紧时间,孩子们,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

  ·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的港口。

  ·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地球上的星星》:美术老师拉姆

  8岁的伊桑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但由于有阅读障碍,他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体制,每次考试都垫底,因此常被老师批评,父母也未能及时发现他的心理问题,只觉得是他不够优秀,便将其送到一所管教严格的寄宿学校。孤独无助的伊桑在这里变得更加自闭,连最喜欢的画画也放弃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新来的美术老师拉姆。拉姆用心观察着伊桑,发现他在学习上的困惑源自阅读障碍,于是便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去帮助伊桑,并专门策划了一次全校师生的绘画比赛,让伊桑能够发挥美术天赋,从而重新点燃自信和希望,进而改变了伊桑一生的命运。

  在伊桑遭遇挫折和打击时,是拉姆老师走进了他的内心,发现并放大了他的天赋和优点,引导他做出尝试与改变,帮他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

  

  经典台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那些用独特眼光看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

  优秀的老师教你知识、教你做人,伟大的老师给你打开人生的一扇门!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海报新闻编辑 王乐双 综合光明网、1905电影网、人民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