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腰上的“补丁老师”:从教25年,成了首批学生孩子的老师

  03:32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刘庆威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模样,崔玉凤很早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当老师的种子。眨眼间,今年已是她从教第25个年头。开学仪式上,当她接过曾经教过的学生的孩子,牵着小手走进校门那一刻,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在心底弥漫开来。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建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周边是连绵大山。19个孩子的“妈妈”沂源县南鲁山镇中心小学建在半山腰,招收了周边16个行政村的144名学生。课间铃一响,孩子们最爱跑去操场撒欢儿。看着一张张天真烂漫的小脸,崔玉凤暗暗告诉自己,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孩子来关爱。几年前,学校有位班主任调离工作岗位,校长安排刚休完产假的崔玉凤接班,这让一向敬业的她左右为难。“当时确实有困难,生下二宝后,婆婆就去世了,老大身体不是很好,家里没人照顾孩子。因此当校长找到我的时候,我直接掉泪了,压力很大。”思想斗争之下,崔玉凤又和老公商量了一晚上,“领导这时候让我接,学校肯定是遇到困难了,最后还是决定接。”就这样,崔玉凤成了19个乡村孩子的班主任。虽然班里人数少,但问题多而棘手,其中有三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另有个别孩子身体状况不好。面对这种境况,崔玉凤心想,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可能会耽误孩子,“哺乳期本可以回去,但我索性不回家了,天天和学生们待在一块儿。”崔玉凤班里有个学生父母离异,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有一次,学校组织感恩教育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是让孩子和父母拥抱一下。“我看到这个孩子先是左顾右盼,随后就默默低下了头,估计他当时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当我轻轻地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并把他抱在怀里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失声哭了。”活动过后,崔玉凤开始动员爷爷奶奶,让孩子和妈妈见面,“经过努力,爷爷奶奶最终答应了这个要求,孩子每星期能和妈妈见一次面。”这件事情还有后续。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个孩子虽然成绩提升不是特别快,但在班里不那么调皮了,也懂得认真学习了。五年级毕业时,他送给崔玉凤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谢谢。“这两个字分量很重。”崔玉凤回忆道。崔玉凤把班里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图为她与学生击掌。通讯员 翟斌 马福燕 摄影报道为让特殊家庭的孩子感觉和别人一样,崔玉凤就专门做了个心愿盒,每天都会打开看看孩子们的心愿,她想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实现愿望。其中一个孩子学习比较吃力,他的心愿是:希望完成好老师上课布置的任务,并且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也希望大家能和自己一起玩。原来,这个孩子因学习不好而自卑,在班里没什么朋友。了解到这个情况,担任语文老师的崔玉凤就准备为他“开绿灯”,“我提前把第二天要提问的生字告诉他,放学后陪着他逐一写会了,再骑车送他回家。”“能行吗?”课前,崔玉凤悄悄问孩子。“能行。”孩子使劲点头。“那等上课听写的时候,我点你的名字,你上去。”崔玉凤说。…………崔玉凤和这个孩子的约定持续很长时间,每次一有细微进步,她就大肆表扬孩子,班里其他孩子也都为他使劲鼓掌。渐渐地,这个孩子在班里有了威信,学习成绩提高了,自信心上来了,脸上微笑也多了起来。课堂上的崔玉凤。通讯员 翟斌 马福燕 摄影报道“补丁老师”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荣神圣让崔玉凤向往。1998年,当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水磨头完小的时候,面对清苦的教学生活,她反倒有些乐此不疲。当时,山区学校里的音乐老师比较缺乏,而音乐专业毕业的崔玉凤除了给本校孩子上课,也很自然地兼任起了另一所偏远村小——松仙岭完小的音乐老师,“这所学校离家较远,需要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达。当时一天五六节课,我唱一句孩子们唱一句,一天下来嗓子就沙哑了。”虽然工作强度大,但崔玉凤心里知道,孩子们盼望这一周两节的音乐课,“每次上课,孩子们都在校门口等我盼我,见了我总会把我团团围住。能有一个年轻的音乐老师教给他们专业知识,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一年之后,松仙岭完小来了一名幼儿专业毕业的老师,崔玉凤也就不用在两所学校间来回跑了。等到2007年合班并校至南鲁山镇中心小学之后,崔玉凤除了担任一个班的音乐老师外,同时还要教语文、科学、品德与生活,她也因此被同事们称作“补丁老师”。虽然兼任着多门学科的老师,但对音乐专业毕业的崔玉凤而言,任教压力不言而喻。担任语文老师期间,因为白天课程排得满满的,她只能利用晚上仔细磨课。但一学期下来,虽然感觉自己付出很多,但班里的孩子成绩并没有多大起色。“原因出在哪?”带着这个疑问,崔玉凤请教了当时还在任教的父亲,“他告诉我一次成绩不代表什么,让我到学生中间了解心声,了解孩子喜欢的学习方法。”每当看到农村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崔玉凤总感觉肩上担子很重。通讯员 翟斌 马福燕 摄影报道崔玉凤观察发现,孩子们接受知识有一个他们的方法,比如将生活中的常识引入课堂,“后来,孩子们的成绩越来越好,我把这批一年级的孩子带到了五年级,每年的成绩都在全镇名列前茅。”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崔玉凤从农村考出来,又回到了农村。每当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崔玉凤总感觉肩上担子很重,“总想把知道的教给他们,只有学到了知识,孩子们将来才会有好出路。”“在教室里,当一个孩子让我拧开水杯的时候,他无意之间喊我一声‘妈妈’,让我很感动。”每当被孩子们信任的时候,就是崔玉凤的幸福时刻。她希望所教的娃娃们走出大山,等将来有了机会再回报家乡。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