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泛滥现象席卷美国企业界

  美国VICE世界新闻网9月19日文章,原题:会议泛滥现象席卷美国企业界,这能被阻止吗? 7月,加拿大电商巨头Shopify推出一款在网上引发人们共鸣的内部工具。这款工具被称作“Shopify会议成本计算器”。这是Shopify为减少员工在会议上花费的时间而开展的努力。该公司首席运营官认定其员工“最宝贵的资源”是“不间断的时间”。大量会议已越来越成为阻碍。越来越多企业高管开始认识到:在企业,要求员工参加的无用会议数量已经有些失控。“公司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厚得多”,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研究会议文化的教授罗格尔伯格说。花在会议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一方面,似乎每个人都讨厌会议。马斯克将它们描述为大型组织的“枯萎病”。对近200名高管进行的调查发现,只有17%的人认为会议可以很好地利用时间。另一项调查发现,超过90%的员工自认为参加的会议“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然而,会议泛滥现象似乎只会越发严重。微软估计,自疫情迫使人们居家工作以来,人们每周花在会议上的时间增加两倍。其他各种调查发现,如今许多所谓的“知识工作者”正将其多达85%的时间用在会议上,而美国典型全职白领每周用于会议的时间超过21小时。“糟糕的会议”专家说,问题不在于一般的会议,而在于糟糕的会议。对各行各业组织的研究发现,“功能失调”的会议可能导致创新减少和竞争劣势,并给员工本身带来严重的负面心理压力。在犹他大学研究会议并担任会议效率中心负责人的乔·艾伦表示,雪上加霜的是,糟糕的会议会产生复合效应。“一次糟糕的会议会导致另外三次会议”,艾伦说。微软未来工作倡议的负责人斯托鲍默将“低效会议”描述为当今的“头号生产力破坏者”。事情并非总是如此。上世纪60年代,高管们每周花在会议上的时间不到10小时。但在此后的50年里,该数字稳步上升到23小时。经营着一家媒体关系公司的作家齐特隆声称,会议通常只不过是“企业安全毯”,掩盖管理层的无能、懒惰和无用。这些因素导致会议泛滥像很多人一样,直到疫情来袭,本杰明·莱克才意识到全球会议泛滥的范围。在疫情的最初几个月,参加会议的请求令这位在英国研究职场文化的商业学教授应接不暇。部分原因是技术上的。被困在家里的人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参加在线视频会议。据报道,视频会议软件 Zoom 的每日用户数量从2019 年的1000万增至2020年的3亿多人。心理因素也推波助澜。对一些人来说,数字工作导致联系缺失、孤独和焦虑,有些人开始通过尴尬的在线会议等方式弥补聊天等活动的缺失。一些管理者也是罪魁祸首,由于无法再监视员工,他们总是怀疑其手下是否尽心尽力工作。微软的斯托鲍默将这种不安全感描述为管理层的“生产力多疑症”。总之,疫情带来会议问题并将它变成危机。微软发现到2020年底该公司团队召开的会议数量翻了一番,而且此后的情况变得更糟。随着人们花在会议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收益开始下降,负面影响越来越多。随着公司试图扭转该趋势,会议科学成为热门话题。解决公司会议危机的答案在于人们应当学会信任,相信每个人都能在不要求他们开会的情况下很好地利用时间。(作者麦克斯韦·斯特拉坎,丁玎译)▲#百家新收益#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