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团”引发的交通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导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暴走团”逐渐兴起,引发的交通问题特别是滋生的交通安全风险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今年8月31日,央视曝光了广西阳朔路霸暴走团行径,引起了全国网友的不满和谴责。基于此,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阐述了“暴走团”引发和暴露的交通问题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借鉴国外关于健走的管理经验,从政府管理、活动组织、成员参与等不同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供大家借鉴参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热衷于健身锻炼的“暴走团”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新风尚。由此引发了占用或横穿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等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和各种交通事故,并出现了人员伤亡事件,对交通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暴走团”引发交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由于“暴走团”群体规模大、相对速度慢,在占用大量道路资源的同时,其自身受到来自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冲撞风险也非常大,其引发的各类道路交通事件有多方面深层次原因,既有“暴走团”群体主观原因,也有公共休闲锻炼空间不足、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等客观因素。

  1“暴走”安全风险高,跟随效应强“暴走团”中的个体在群体效应下容易产生跟随行为,对道路上的交通安全风险难以有效识别和避免,容易引发行人个体和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的各类冲突。一是“暴走团”占用大量道路资源。“暴走”过程中队伍间距大、横向人数多、行走秩序混乱,往往占用多条机动车道,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通行。郑州、青岛、临沂等多地曾出现百人甚至是千人“暴走团”,其成员规模不断扩大,健身步道不能满足众人快速的健走需求,侵占了城市机动车道等道路资源。二是“暴走”时间集中在夜间。与广场舞类似,“暴走团”通常在夜间19:00~22:00时段行走,夜间交通视认性较差、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车辆驾驶人一旦出现安全视距不足、来不及避让的情况,容易引发冲撞行走人群的事故。三是“暴走”行为跟随性强。“暴走团”在行进过程中领队通常会有喊口号、使用扩音器播放音乐等行为产生大量交通噪音,严重影响夜间道路交通环境。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2“暴走”老龄化特征突出,治理难度大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统计,超过40%的60岁以上老年人以健步走作为主要运动方式。“暴走团”一经出现就吸引了大量老年人加入。一是老年人对“暴走”认可度较高。对于老年人而言,“暴走”不仅限于身体层面的健身作用,还在心理、情绪、社交层面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数据显示“暴走团”成员中中老年群体占比达七成以上。二是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暴走团”成员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普遍淡薄,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暴走团”队伍会在心理上形成“人多即正义”的道德优越感,暗含一种“人多力量大”“法不责众”的群体心理,产生“车子不敢来撞我们”的错觉。三是团体组织松散缺乏纪律性。“暴走团”主要由健步爱好者自发组织,没有稳定的组织架构,更没有规章制度的制约,团体活动中的行为没有约束。

  3健身步道建设滞后,“暴走”需求难以疏解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2022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平方米,远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随着“暴走团”规模不断扩大,公园广场等场所健步道不能满足“暴走团”的健走需求,于是“暴走团”逐渐转向了城市道路。

  4“暴走”监督处罚缺失,缺乏有力的宣传引导一是对于广场舞、“暴走团”等群体性健身活动,没有相应的规范进行约束,对应的行业管理部门或工作人员对“暴走”活动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二是执法部门监督处罚不及时,“暴走团”发生道路交通事件后,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对“暴走团”的组织者或者个人进行有效处罚。三是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暴走团”规范健走活动、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

  二、国外团体户外健步活动经验做法

  从国外看,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支持健步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工作,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建设有密集的健走道,可以满足人们的健走需求;在活动组织方面各地成立有步行或健走协会,由协会人员统一组织和管理;在政府支持方面政府会定期举办一些团体健步走活动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1建设健走步道,完善基础设施仅依赖公园健走道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健走需求。为此德国规划设计了社区健走道和越野健走道,社区健走道连接不同的社区、林荫道、景点等,为居民提供短途休闲健走场地,越野健走道为居民提供带有挑战性质的长距离健走场地。日本在上班族密集的写字楼附近,配有小公园或者环楼健走道,此外还沿着城市外围的山脉修建了健走道路。新加坡建设有遍布全岛的连接道,全长超300多公里,连接道将公园、保护地、社区和交通枢纽连接起来,同时对健走道路加装“盖子”,让居民可以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进行健走活动。此外,新加坡卫生部的《健康生活总蓝图》要求,在一个社区的外围,必须有步行道环绕,以方便社区内居民开展体育锻炼。

  2健全活动组织,完善活动流程对于团体大型健步走活动,通常是由相关协会发起并组织实施。英国设立有如漫步者协会、英国登山委员会、长途步行者协会等众多步行组织,定期组织成员在相应的健步道进行健步活动。芬兰户外运动协会首先启动北欧式健走的宣传活动,并组织会员进行团体健步活动。日本成立有步行运动协会、漫步(万步)俱乐部等健步组织,组织有专人对参加步行运动的人进行健步指导,在健步过程中还会有工作人员提供记步、餐饮、健康检查等内容。

  3政府积极参与,鼓励健步运动德国卫生部门积极推动“日行一万步”“每周跑两个半小时”等活动,并把健走道地图公布在网络上,鼓励大家多进行健走运动。日本多地政府常在假日举办健走活动,如“盖章健走”。组织者会发给参与者一个小册子,并设定路线,每隔几公里设有一个站点,每到达一个站点便会在小册子里盖章,一边健身,一边了解风土人情。此外,日本还专门设立“登山假期”,以此鼓励人们徒步运动。英国伦敦为变成世界上最适宜步行的城市,推出《步行行动计划》,致力于让更多市民在城市中以步行的方式出行。

  4落实审批制度,重视行人安全英国、美国等国家任何团队的户外活动,组织者都需要向政府申请道路安全使用许可通行证,如果政府批准,机动车道会提前关闭并竖立警示牌,并安排相应警力维持现场秩序,如政府没有批准,任何人不得占用机动车道进行相应活动。

  三、“暴走团”治理需多方协同发力

  解决“暴走团”所引发的交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从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既要保障公共秩序和交通安全,又要响应群众正常的健身需求。

  1积极推动拓展和改善公共体育健走设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各地应健全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新建或改建一批公共体育健步设施,补齐健步场地不足的短板。二是通过修建公园步道、健身广场、增设健身器材等途径对现有公共健步设施进行改善,提升现有健步设施的功能性和承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体育馆、学校、健身场所等面向社会成员免费开放其健步场地,缓解现有健步设施不足的现状。

  2加强对“暴走团”的监督与管理一是相关部门就“暴走团”等群体性活动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健全和规范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二是交管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暴走团”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噪声的巡查和执法力度,通过电子监控、视频巡查等多种途径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个人或者团体,及时予以教育或处罚。

  3加大对文明健走的支持和宣传教育力度一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定期举办各类健步运动,吸引更多群众积极参与科学健走运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二是通过媒体宣传、倡议书、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公众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以及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措施,引导公众遵守交通规则,营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三是积极引导“暴走团”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健步活动。活动场地应尽量选择远离住宅集中区域的公共场所,不得占用城市道路,不得影响正常交通秩序或妨碍他人正常活动,不得打扰周围的居民。四是倡议“暴走团”成员通过身体力行,向亲人、朋友积极宣传解读文明健康和谐的健身方式,以个人带动家庭,再通过家人带动周围的亲戚朋友,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道德风尚。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王亚朝)编校 | 张翼飞 蒋莉莉往期推荐

  

  1.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与信号控制的讨论丨公开课

  2.王殿海: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核心是什么?如何通过交通控制手段缓解拥堵?

  声明:如需转载或开白名单,请留言联系获取授权!转载须在文首标注来源交通言究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