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钓鱼演练321名大学生“上钩”
近日,一场“钓鱼演练”在湖北一所高校悄然进行。湖北省反诈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向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发送3.4万条定制“钓鱼”短信。9月17日,行动收网后数据显示,近10%的同学点击了“钓鱼链接”,其中有321名大学生最终“上钩”,填写并提交了详细个人信息。这意味着,若网络这头不是警方,那么他们已成为被骗的超高危人群。
演练现场(通讯员供图)
反诈演练:群发3.4万条“钓鱼”短信
9月12日,由湖北省公安厅指导,湖北省反诈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发起《钓鱼行动 湖北高校沉浸式反诈课堂》。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推进的形式,让大学生们身临其境体验网络诈骗套路。
连日来,华中师范大学3万余名在校大学生,陆续收到一条福利短信:【华师917美食节】100张“美食霸王卡”(价值500元)免费送!只要进入指定网页链接,填写指定信息,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鱼饵”短信群发后,陆续有学生“上钩”。截至9月17日12:00,共有321名学生“上当受骗”。“中招”的学生中,女生占比65.73%,男生占比32.27%;研一学生占比最高,接近29%,其次是研二和大一新生,分别占比24.6%和12.7%。
“中招”的学生,不仅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QQ号、身份证号,还提交了学院、年级、饮食偏好、兴趣爱好等详细个人信息。
“被骗”的赵同学说:“一些外卖软件上经常有抽奖吃‘霸王餐’的活动,以为是类似的,再看到这个页面上有学校的名头,就相信了。”
同样“上钩”的周同学则表示,她猜到了短信可能是诈骗信息,但想着又没要打钱,身份证、电话等信息在很多场合都会填到,所以就放松了警惕。但她留了个心眼,个别信息,填的是假的。
“不要以为不涉及财物,就不会被骗!”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湖北省反诈中心负责人吴春丽提醒,收集个人信息是第一步,接下来诈骗团伙就会根据具体信息“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诈骗套路,迷惑性、欺骗性更强,更难防范。广大同学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或者96110报警,并且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取证。
反诈课堂:男生身陷“裸聊”网络骗局更多
线上设置“圈套”,线下“苦口婆心”。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3500名大学生同上一堂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反诈防诈课。讲述真实案例、模拟诈骗场景、话剧演绎骗局……形式丰富的“沉浸式反诈课堂”,让刚刚步入象牙塔的学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网络骗子们的贪婪与狡诈。
“不要裸聊,洁身自好。我希望大家能培养健康良好的兴趣爱好!”湖北省反诈中心民警周梦荻的一句话,让台下3500名新生忍俊不禁。周梦荻说:“不要笑啊,裸聊诈骗在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尤其是男生更易上钩。”周梦荻介绍,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裸聊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个别男生社会阅历浅、防范意识差,极易被网络那头“抠脚大汉”的甜言蜜语所蒙骗。
本次反诈课堂,由“线上钓鱼演练”、反诈互动专题、“线下反诈课堂”等内容组成,截至9月17日下午6时,主题为“钓鱼行动 湖北高校沉浸式反诈课堂”的反诈行动,在全网共有2200万人次观看,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网友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反诈意识。
“这种反诈实战演练让人身临其境,警方反诈宣传‘走新’更‘走心’,今后我们要持续升级‘防火墙’,决不能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对这场沉浸式反诈宣传,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记者 赵贝 通讯员 龚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