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照亮600多名学子未来之路

  

  张寿华老师和学生合影。 (苏州大学供图) 

  □苏报记者 徐靖怡

  “教书育人,学生有困难,学习上的困难我要帮忙,经济上的困难我也可以帮啊!”2023年9月14日21时40分,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退休教师、被师生们亲切称为“助学红娘”的张寿华因病在苏州逝世,享年86岁。

  助学多年来,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奔走在苏州大街小巷的画面深入人心。通过走访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和亲朋好友,从中寻找资助人,牵线搭桥拉赞助,他用爱照亮了600多名贫困学子的未来之路。日前,张寿华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苏州市殡仪馆举行,亲友、同事、学生到场敬献鲜花,通过网络寄托哀思,“助学红娘”的生平事迹又一次铺陈在我们面前,讲述着大爱延续的感人故事。

  不忍父女推让生活费,激起帮困助学决心

  张寿华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61年8月,他从清华大学毕业,作为首届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毕业生,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钱三强为时任所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响应国家“为了炸响原子弹,少活廿年也心甘”号召参与核燃料研究。1975年,调任苏州医学院(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前身)放射化学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主持放射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曾担任两届苏州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苏州市委老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等。

  张寿华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放射化工及放射化学分析技术,完成了全国放射化学领域的首部高等学校教材《放射化学》的编写,并获核工业总公司高校原子能类优秀教材纪念奖。编写《简明放射化学教程》,荣获核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奖。他将一生奉献给高等教育事业,先后获得苏州医学院先进工作者、中国农工民主党苏州市委先进个人、核工业总公司“从事核工业工作25年”和“在核工业教材委员会工作中作出有益贡献”等荣誉。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他曾经目睹了许多贫困学生的窘境。一位贫困新生入校的场景感动了张老师,也因此触发了他踏上帮困助学之路的决心。

  1996年的开学季,张寿华看到一位新生在与父亲告别时,坚持要从微薄的生活费里拿出一些给父亲当饭钱,而父亲则宁可饿着肚子赶火车,也要把身上仅有的钱都留给女儿。“这对贫困父女为了一点饭钱而互相推让,当时我真是非常心酸。”红了眼眶的张寿华,顿时涌起了帮困助学的念头。

  自此之后,张寿华便开始致力于学校“一帮一”的社会帮困助学工作。他以个人名义发起社会“一帮一”助学活动,在苏州医学院设立了“帮困助学拼搏奖”“助人为乐拼搏奖”。除了用自己的工资接济交不起学费而又品学兼优的特困生,他还利用市政协委员身份,发动社会力量捐资,以帮助更多的贫困生渡过难关。学校食堂、教室、图书馆等地,经常能看到他了解贫困生生活开支情况的身影。

  一辆自行车奔走不停,联系资助跌断肋骨

  “一位老先生衣着朴素、表情沉重,匆匆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穿过校园,一位受过他资助的同学悄悄对我说,那就是张寿华老师,经常资助贫困学生。”一位苏大校友在网上写下这段话缅怀张寿华,这同样是无数苏大学子对这位老教师的印象。

  帮困助学的联系工作并非易事,但张寿华一直奔走在路上,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为避开捐助人的工作时间,早晨上班前、节假日、逢年过节,都是张寿华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高血糖,医生劝张寿华多休息,但他依然骑着自行车四处奔波。在一次赶往与资助人见面地点的途中,他高血压发作从自行车上一头栽下,跌断了三根肋骨和一根锁骨,钻心的疼痛让躺在病床上的张寿华连翻身都需要家人帮忙。卧床期间,校领导多次去医院看望慰问,嘱咐他安心养病,可张寿华不等身体康复,又急忙奔波于帮困助学。

  2016年,苏州大学特地举办了“助学红娘”张寿华老师社会帮困助学活动二十周年座谈会。许多受助学生温情回忆了与张寿华老师相处的细节以及张寿华老师对他们的无私帮助。“了解张寿华的人都知道,他的家里非常简朴,厨房就在阳台上,家中摆设也都是用了很久的老旧家具。”

  苏州医学院受助学生陈赟感动地说,除了给予经济资助,张寿华老师还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他会将多年积累的知识整理成资料发给我们,天冷了会亲自去为我们挑选寒衣,假期回家会叮嘱我们路上小心,在我们生日时还会请我们一起吃生日面……”

  师生接力传承,队伍壮大牵起更多“红线”

  在张寿华的帮扶下,许多受助学生蹚过了“贫困的河流”,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不少学生逢年过节都会给张寿华打电话,每当这时,张寿华除了欣慰,也对受助学生提出了一点要求,“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要辜负所有为助学工程付出努力的人。”

  张寿华的助学精神,让周围的人深受感动,他们纷纷用实际行动对他进行支持和声援。不断壮大的助学队伍里有苏大老师、他的学生、亲朋好友,还有一些机关和公司以及原本素不相识的人。而他本人也被省关心下一代工委授予“助学红娘”优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教育部为他颁发了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授予他“社会服务工作突出贡献奖”……张寿华帮困助学的事迹由苏州市政协和市委宣传部共同发起,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剧名搬上了舞台,在苏州和南京两地公开义演,他的故事还曾刊登在本报,温暖了苏城百姓。

  “张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和阳光!”毕业后,曾受张寿华资助的学生刘银梅一直铭记老师的教诲,在工作7年后也加入了这支帮困助学的队伍,资助和自己一样遇到困境的学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惊闻老师病逝的消息,刘银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张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再也听不到他的谆谆教诲,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也会继续将这份爱心接力棒传承下去。”

  一圆学子求学梦、二送寒衣暖孩身、三奖感恩知拼搏——这是张寿华帮困助学的真实写照。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孙静说:“我们一定会接过张老师的爱心资助接力棒,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