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红色印记

  原标题:晏阳初的红色印记苗勇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70余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1926年,晏阳初将他所创建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迁至河北定县(今河北省定州市),带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开展了举世闻名的“定县试验”。通过开展文艺、卫生、生计、公民“四大教育”和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礼俗“六大建设”,开启民智,培育“新民”。当时,定县试验区涌入大量中共党员开展革命活动。在晏阳初“定县试验”的掩护下,定县党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1931年,定县全县已建有党支部14个,发展共产党员183名。1932年3月12日,中共定县委员会成立。1937年8月13日,上海保卫战全面打响。8月下旬,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等各党派领袖以及晏阳初、梁漱溟、胡适等社会名流共16人组成国家最高参议会,商议联合抗日。会议期间,晏阳初慷慨陈词:“如欲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不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训练组织起来,教他们抗战,则又凭什么来保障抗战的战功?”他还多次强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由,不能依靠国联而要靠自己”“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此期间,晏阳初专程拜访了中共代表周恩来,两人相谈甚欢。晏阳初十分赞同共产党的主张,强烈呼吁各大政党摒弃前嫌,共同抗日。会谈中,周恩来向晏阳初发出邀请:“目前,我陕北军民也正在大搞农村改革运动,在我们的变工队、识字班,你的‘四大教育’模式,我们正在借鉴。希望晏先生今后有空到陕北来指导。”晏阳初十分高兴,立即着手前往访问陕北延安的准备工作,但由于他当时正领导湖南等地区民众参加抗日运动,只得先行派出平民教育运动重要成员、定县县长堵述初前往延安。1938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了堵述初,表示共产党愿做平教会的朋友,对晏阳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并希望能“有几千几万的优秀干部去参加”平教运动。晏阳初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指示参访团尽快将考察情况整理成资料,并急切说“要好好研究,好好学习”。1936年2月,晏阳初重返湖南开展平民教育运动,设立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1938年至1939年,该校出版书籍《一个学校的总动员》,动员师生下乡办抗战教育。学校积极支持革命活动,图书室不仅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论持久战》等大量的进步书刊,还以“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求学期间以不参加党派活动为宜”的理由拒绝师生加入国民党组织,却支持共产党建立了中共衡师党支部,由此在学校师生中发现和培养了刘志愚、杨京川等一大批中共党员,并组织动员一批学生奔赴延安、皖南抗日前线。1940年,为抗战需要和为战后建设培养、储备人才,晏阳初在重庆创办成立了“私立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1945 年扩充为“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这所学校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避风港,保护了于再、詹易之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以及他们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作家老舍及夫人胡絜青、社会活动家费孝通、马寅初等均在该院授课、讲座,学院气氛民主自由,很多人将其戏称为“小解放区”。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