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上老年大学,双向奔赴促进代际融合

  □李施源(苏州大学)今年,老年大学的课程在互联网上火了,眼下正是秋季学期的招生热季,许多年轻的面孔开始出现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在老年大学上了两次课后,陈曦深感“被卷到了”。今年30岁的她是一家酒吧的主理人,有着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母亲退休之后,和朋友一起报名参加了小区附近的老年大学。在了解学校的报名要求和课程内容、收费标准等信息后,她便立刻心动,报了钢琴初级课程班。(10月3日 红星新闻)年轻人为何要去老年大学?这个问题易解也难说。首先,老年大学作为一类平价课程,给生活负担较大的年轻人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平台。其次,年轻人认为老年大学的教学速度慢,而自己作为年轻人有高效的学习效率,超额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可以帮助老年学伴学习,提高自身成就感。当然,还有一些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鲜劲儿。即使奔赴的原因千奇百怪,可是当这群年轻人真正进入课堂时却发现一切和他们想的都不一样。“我觉得有点太拼了,太努力了,我真的被卷了!”这是陈曦发自真心的感叹。当她看着一帮老头老太拎着老式水瓶进入教室时,她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气场。一天静静练六个小时,于他们而言都是正常操作,有些老年人甚至不止报一门课程。对此,很多人不禁发问,老年人这么拼有必要吗?或许是当下内卷的社会风气也侵入了他们的生活,又或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超过了年龄对他们的限制,再或是长期的孤独让他们需要找一些事情来消磨时光。当老年人在课堂里看到年轻的新鲜血液时,他们也是激动的。一方面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年轻人一起学习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了,另一方面他们将年轻人当做了情感的倾诉者,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来说,这种陪伴是不可多得的。这种代际融合,不仅让老年人收获颇多,年轻人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陈曦表示,开课后,她的作息渐渐变得规律起来。过去经常晚睡晚起的她,现在因为上午9点到11点的课程安排,逐渐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因为这场双向奔赴,老年人看到了更多现代生活的乐趣,在年轻人的带领下,他们也可以搭上互联网快车,感受不一样的购物方式、娱乐方法。而年轻人在老年人的感染下,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懂得怎样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社会好像给各个年龄段的人划分了界限,谁该做什么如同律法般在大众的心里烙下印记。与其自己限制自己,不如主动跳出枷锁,老少同堂的“混龄班”或许会在将来形成潮流,老年人的“年轻化”,年轻人的“养生化”,会给大众对年龄的看法带来一次革新。老人的孤独感消散了,年轻人的紧张感也缓解了,说得更长远一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大有裨益。目前一些老年大学拒绝年轻人进入,或许官方可以看到这一现象的好处,控制招生比例,创造一个两两互益的教学环境。欧洲学者们曾倡议并实施过“代际学习计划”,这些项目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老年人经验和智慧的机会,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和社会互动。希望这种代际融合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