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忆教书育人之路:一辈子,做一个教书匠

  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在3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左良万有一种切身体会: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3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左良万没有误过学生一节课。“一定要把课讲好,讲到让学生们满意。”秉持着这样的教育初心,左良万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通过自己的讲学,用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影响了一批批学生。左良万教风淳朴老师抢着辅导学生1976年8月,毕业后的左良万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来到四川省财政学校(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前身)任职,负责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当时,政治经济学作为所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所有学生都要学这门课程,期末考完试后,毕业前还要再考一次,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左良万怯场了,一节课下来,他自己都不知道讲了什么,这让他挫败不已。这时,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帮他总结课堂经验,传授方法。为了上好课,左良万把自己要上课的内容一字一句写下来,在脑海中演练试讲,一次又一次练习下,左良万面对学生也越来越自信,务实的教学风格,也获得了大批学生的喜爱。“身边的老师对待工作态度认真,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氛围深深触动着我,我才能迅速转变角色,站稳三尺讲台。”左良万回忆到,学校老师的付出都是不计报酬、不计代价,只要能抓好教学质量,一切都不在话下。不少老师教了多年的书以后,仍然对每一堂课都非常认真,第二天要讲的课,他们前一天晚上熬到很晚都要把早已备好的课,再次的斟酌、熟悉、默讲,做到胸有成竹。课后,老师们经常会聚在一起交流,板书设计,应该怎么书写,重点的把握,应该如何阐述,有些语言应该怎么使用,他们都要反复推敲,备好课以后还要反复地默默试讲,才能走上讲台。讲课之外,老师们都会对学生认真辅导,主动走进教室去询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们都是吃完饭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教室,去晚了的老师还要在教室外排队等着,有些老师因抢不到给学生辅导的机会而有意见了,后来不得不规定一名老师一周最多只能进两次教室辅导学生。”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至今让左良万难以忘怀。学风浓厚一场教学相长的双向奔赴如今,尽管早已退休,但左良万对教过的学生还是印象深刻。“那时,学生学习非常认真,一节课下来要做好几页的笔记。”左良万说:“自习时间老师走进教室后,基本上嘴巴是停不下来的,同学们都是蜂拥而至的来问问题。”学生们的求知欲,也反向督促着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去找一些资料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在这样与学生亦师亦友、共同进步的教学过程中,左良万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在带领学生学习的同时能精进自己的能力,学高方能为师。距离四川财经职业学院60周年校庆的日子越来越近,左良万特意为学校写了一副字:“六十年风雨用心育桃李,硕果遍华夏中华定崛起”。字里行间,蕴含着学校60年风雨办学路,彰显着一代代“川财人”的拼搏奋进,也定格了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左良万为学校60周年校庆题字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