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吴钩:我不是“宋粉”,而是一个“文明粉”|封面专访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祖木热提关于“王安石变法”,现代人的阐述类作品不少,但大多都把论述重点放在了对这场变法的评价上。对变法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一般都只是作鸟瞰式、粗线条的勾勒和描述,并没有展开论述。青年学者吴钩在他最新出版的《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不仅叙述了宋神宗与王安石的一生,更着重描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完整过程,再现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书中对变法举措的出台、推行、争议也都作了极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生动展现了北宋治国精英的群体面貌,再次引发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深入思考。《宋神宗与王安石》吴钩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宋朝文明,主张“重新发现宋朝”“重新阐释传统”,著有“吴钩说宋”一系列宋史作品。比如《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宋仁宗:共治时代》。“吴钩说宋”系列深受读者喜欢,畅销近50万册。其中《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被评为“2018中国好书”。学者吴钩近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吴钩本人,听他讲述自己为何对“宋代”如此情有独钟,他治学、写作的心得有哪些。不是个人“情有独钟”而是宋代确实值得今人去重新发现与阐述封面新闻:你出的几本很受欢迎的书都是解读宋代。你在微博上也经常分享你对宋代方方面面的解读。为什么会对宋这个朝代如此情有独钟?你是什么时候发现宋朝有很多值得现代读者知晓的优点的?吴钩:我对中国历史一直都比较感兴趣,只不过最早并不是关心宋代,而是关注明清。当时读了不少明清时期的官场笔记,感觉挺压抑的,心里就想看看其他历史时期是不是也这样。于是我便将目光投向明清之前的宋代。这大概是20年前的事。随着对宋代历史的了解逐渐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宋这个时代跟我个人的审美、价值观更合拍,也越来越发现宋代的政法、社会、经济与生活更加接近现代,所以便经常与读者分享一些对宋代的观感,写了一些文章。其实也谈不上是对宋朝情有独钟,只确实是觉得传统中国的文明成就,在宋代迈上了高峰,值得今人去重新发现与阐述。封面新闻:宋代是一个文人群星璀璨的时代。其中苏轼这个人物尤其受到大范围的喜爱和推崇。不管是古典文学专家还是作家,都对他有很多阐述、解读。你是如何理解苏轼这个人物与他所处的时代的?他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也经常被人提到。你在新书《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中对王安石这个人有深刻的解读。你是如何分别看待王安石与苏轼的相通和不同之处?吴钩:宋代确实是文人群星璀璨的时代,特别是北宋仁宗朝至神宗朝期间,文化名人可谓是成群结队而来,像“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苏氏父子三人、欧阳修、曾巩都是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我在新书《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也重点讲述了王安石和苏轼、司马光之间的对手戏。王安石与司马光既是朋友,又是政敌,苏轼与司马光也是朋友,但王安石与苏轼却相互看不惯,晚年又握手言和。关系比较复杂。从个人私生活来看,王安石与司马光十分相似,都不好享乐,不讲情趣,生活简朴,而苏轼则爱美酒,爱美食,比司马光、王安石都要懂享受;从思想倾向来看,司马光是正统士大夫,给人的印象是正襟危坐的,王安石与苏轼的思想都不会那么古板。然而,在政治立场上,司马光与苏轼却结成同盟,共同反对王安石变法。到了晚年,苏轼才对一部分新法表示认同。以做学问的态度,写更有可读性的文字封面新闻:你的书读起来既能获得知识又让人觉得不枯燥不累,这种能平衡好专业性和可读性,将专业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不是每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在这方面,请您分享一下自己有怎样的经验、心得、看法?吴钩:对历史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院派的书写,即学术论文、论著,一类是通俗化的书写。前者非常严谨,却往往失之枯燥,可读性较低,对一般读者并不友好;后者读来轻松有趣,却往往失之轻佻,从史学的角度来看极不靠谱。我希望自己的历史书写能够取两者之长而避两者之短,以做学问的态度,写更有可读性的文字。当然,是不是做得到是另一回事,评价的权利归读者。我既不想写那种学术文章;也不希望将文章写成文化快餐。我的书中或有“惊人之论”,但这些论点,都有史料支持,而非“故作惊人语”。这几年来,我的阅读时间基本都送给了宋朝历史,除了阅读宋代史料,也参考了非常多的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我的电脑上,还储存了过亿字的电子文献资料,检索与查找史料比较便利,这也弥补了人过中年后记忆力下降的问题。感谢电子阅读时代,前辈做学问,需要用笔和纸辛苦做卡片,而现在我们可以建成电子文档,建成数据库,不但容量更大,检索也更方便。封面新闻:你在一条微博上说,“历史上,就立法与司法层面来说,宋王朝对女性财产的承认与保护力度可谓首屈一指,不但胜于汉唐,更远迈元明清。”这个观点我在您的书中也看到过。在你分析看来,宋代这些“现代性”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吴钩:宋代的“现代性”(一些学者可能不认为宋代有什么“现代性”)既是前代文明积累下来的成果,又是“唐宋变革”的结果,这里面既有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历史演进的突破。如果说,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那么盛唐便是中世纪的黄昏。比方说,从社会制度的角度来看,盛唐还保留着良民与贱民的划分,奴婢等贱民没有法律主体身份,只是主家的私人财产,如同牛羊;而宋代时,良贱制度基本上已经解体,法律不再承认奴隶,所有的国民(除了少数乐户)都是法律上平等的自由民。从经济制度的角度来看,盛唐保留着坊市制,市民的交易被限制在政府指定的地点与指定的时间,而宋代时坊市制也解体了,商业更为自由。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看,唐代尽管已有科举,但门阀政治犹存,宋代才是真实进入平民政治的第一个王朝。但在宋代之后,不管是元代,还是明前期,“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转型都受到了遏制。封面新闻:现在有“宋粉”或者“明粉”这种说法。“粉”虽然可以形容一种热情、执著的状态,但一旦说到“粉”也容易走上偏执,听不进不同意见这种状态。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对历史的态度?吴钩:说到“粉”,我倒可以现身说法。我知道网上有不少朋友叫我“宋粉”。但我想说,其实我不是“宋粉”,更准确地说,我是一个“文明粉”,我粉的是中国的文明传统,而不是某一个朝代。我也知道还有一些朋友戏谑地叫我“宋吹”。我当然更不承认自己是“宋吹”了,因为我对宋朝文明的介绍,全都是有史料支持,绝非信口胡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供图)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