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共享通融丨2020年“博物馆里的教师”培训班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为推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共享通融,充分发挥博物馆“大学校”的功能,上海博物馆于2020年11月25日至27日举办“博物馆里的教师”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班为2020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培训班吸引了来自长三角近10家文博机构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来自上海市各中小学校、教育学院的近40名相关学科教师与教研员参加。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日前,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

  本次培训班旨在为博物馆从业人员及教师提供一个可讨论、可研究、可分享的平台,进一步深化对博物馆公共教育能力的认识 ,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的学习效果。

  

  “博物馆里的教师”培训班合影

  开班仪式上,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对50余名学员表达了热烈欢迎。上海博物馆作为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希望通过此次培训班,教学相长,互相分享和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想法,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各类有益的活动与课程。

  

  汤世芬书记作开班致辞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与大家分享了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下,上海博物馆的坚守与努力。2020年初,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导致全球范围内博物馆纷纷临时关闭。在经历了从1月24日到3月12日总共49天的闭馆后,上海博物馆成为最早重新迎来参观者的博物馆之一。过去的9个月对国内外博物馆来说都是艰难时刻,更是一场大考,博物馆该如何坚守,又如何作为,彰显力量?上海博物馆会坚持思索,保持行动。

  

  杨志刚馆长为学员作专题讲座

  师资阵容与课程

  

  杨志刚

  上海博物馆馆长

  疫情下博物馆的使命与发展

  

  郑奕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

  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亟需制度推动

  

  宋娴

  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教育活动规划设计与效果评估

  

  邵清

  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

  我与博物馆的三次“牵手”

  

  王小音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上海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案例介绍

  

  郑晶

  南京博物院办公室主任

  曾任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主任

  双主体理念下构建分众化的馆校合作体系

  ——以“南博模式”为例

  

  培训班讲座现场

  多元的博物馆体验活动

  01

  上海博物馆教育工作坊体验

  紧张丰富的课程之余,上海博物馆还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为例,与各位学员分享了立足特展组织、策划和举办的形式丰富、涵盖各年龄层的教育活动。并组织学员们亲自体验了配合“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特别打造的“江南布艺——松江布,草木香”教育工作坊。现场聆听、交流互通、动手感受,我们共同探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02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参观导赏

  培训班学员们还以“博物馆从业者+教师”的分组形式,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在疫情恢复开放之后,推出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展览——“宝历风物”展。本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品总数248件/组,包括168件精选出来的“黑石号”出水类文物以及国内出土或传世的陶瓷、金银器等相关和有代表性的文物。学员们在听取了专业讲解导赏后,纷纷表示震撼于大唐盛世的精致生活,感受到了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精髓,并对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了新的体悟。

  

  培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