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癌乡村女教师的执着坚守

  1月16日,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巴彦县兴隆镇第二中学,时隔8年,第二次采访一位既普通又特殊的乡村女教师。

  她叫刘书兰,今年57岁。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和千千万万乡村教师一样,扎根乡村、教书育人,一辈子没啥惊天动地的事迹;说她特殊,是因为在教师的身份外,她还是一位身患两种癌症的病人,患病23年的岁月里,她始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坚守在教师岗位上。

  

  年轻老师的课,刘书兰都会多听几次。

  A 幸运与不幸

  两癌缠身,三尺讲台帮她忘记病痛

  走在校园翻新的操场上,记者的心情有些沉重。2009年,记者曾报道过刘书兰,那时患有恶性甲状腺肿瘤多年的刘书兰又被查出患有恶性子宫肌瘤。转眼又过了9年,这个被癌症病魔缠身多年的女教师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否早已有气无力、步履蹒跚?记者不敢想。

  但当记者再次看到刘书兰时,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她的腰杆依旧挺拔、笑容依旧温暖,说话比9年前更有底气,唯一的变化是栗色头发已变得花白。

  “还是老样子,上半天班儿时总感觉没精神儿,吃几片药顶一下,就好多了。”说起自己的病情,刘书兰轻描淡写。

  对于普通人来说,癌症已非常可怕,身患两癌更叫人不敢想象。

  1983年,刘书兰到巴彦县兴隆镇第二中学任教。作为学校英语教师骨干和班主任,她一门心思扑在教学和学生身上。

  1994年6月,感觉身体“不适”的刘书兰被确诊为“晚期恶性甲状腺肿瘤”。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刘书兰平静地回到校园,继续带班、上课。

  2007年,不幸再次降临。在甲状腺例行检查中,刘书兰又被确诊“恶性子宫肌瘤”。手术后,刘书兰重返教师岗位。

  患两种癌症仍在坚守岗位,还表现得如此平静?

  “站在孩子们中间,我不觉得自己是个病人。”刘书兰说,得了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身体未倒下精神却先垮了。如果整天躺在家里,只能把自己当成病人胡思乱想,而在学校,课堂让她没有时间“胡思乱想”,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也变成快乐感染着她。

  身体患病,但刘书兰一贯的工作热情没有变,要强的性格也没变。除了手术住院期间,刘书兰从来没有耽误过上课,作为班主任,她跟其他教师一样起早贪黑,有时工作强度甚至超过常人。

  刘书兰的坚守换来了硕果累累。连年的中考中,刘书兰所教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在巴彦县名列前茅。刘书兰本人先后荣获“巴彦县英语教师6项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各种荣誉和刘书兰吃下的药片一样,多到她自己也记不清。

  B 朋友与镜子

  当上教务主任,她比以前更累更忙

  刘书兰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的职务是校教务主任,虽然不再带班上课,可是总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是不是第一个到校不敢说,但刘老师肯定是第一批到校的。”听校长孙军的介绍,记者大致了解了刘书兰作为教务主任平凡又忙碌的一天。

  扫地、烧水、擦桌子,每天抢着把办公室收拾利索后,刘书兰开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听课评课。“要让学生获得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虽然不用带班上课,可远离了讲台的教务主任肯定不称职。”刘书兰对自己有着明确的约束。

  于是,在兴隆镇第二中学,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见过这样的画面:上课铃没响,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师就已经坐在班级后排,她有时会有说有笑地跟学生聊起当下最火的电影、电视、畅销书。可只要上课铃声一响,这位“老”同学立刻收起笑容,腰杆拔得溜直,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课堂的一切变化。

  学生眼里的刘书兰像同学、像朋友,而在任课老师的心里,刘书兰更像一面镜子。

  “讲课累,听课也累,况且刘主任那么大年纪还带病工作。她总是趁热打铁,下课后就把我们叫到走廊外,避开学生和其他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这对于年轻老师提高水平太有帮助了。”提到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务主任,同事们总是既感激又心疼。

  “这个学期听了110多节课,全校每个任课老师的课至少听一次,那些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老师的课,我会多听几次。”刘书兰说,听课评课对老师个人能查缺补漏,找出课堂教学上的短板;对学校而言,则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是朋友也是镜子,但回到办公室,拉开抽屉,服下六七种药片的刘书兰避不开一个癌症患者的身份。同事们经常看到,她的抽屉里,又有“新药”增加,其中用量最大的是去痛片。

  C 满足与遗憾

  贴心老大姐,却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

  刘书兰说每天完成着本职工作,她现在很满足。但在同事眼里,在本职之外,刘书兰付出的也很多。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同事之间和睦,刘书兰功不可没。

  “她就像一位贴心的老大姐,其他老师有什么心事,有什么苦恼,总爱跟她说,她也总能帮上忙。”校长孙军给记者讲了一件发生在上个月的事。当时,学校一位青年教师在体检中查出重病,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加上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这位教师的情绪波动很大。

  “得知情况后,我还没想出办法如何帮这位老师,刘大姐早就行动起来了。她几次三番地主动找这位老师,跟她聊天谈心,用自己患病的经历去开导她。”孙军说,刘书兰还提出倡议,在全校教师中发起捐款活动。

  人的心血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学校做好了大姐、做好了主任,在家里就很难做好女儿、儿媳、妻子、母亲。

  刘书兰的爱人多年前就下岗失业,刘书兰在家里也是个顶梁柱。“其实爱人对我支持更大,当年我查出癌症坚持要继续工作,他第一个反对,他问我上课重要还是命重要?但是我每天早出晚归,都是他忙里忙外、做饭带孩子,他才是我背后的顶梁柱。”刘书兰说,她亏欠爱人和儿子,对自己的父亲和婆婆也有着深深的内疚。“6年前,父亲发急病住院,正好赶上期末考试,我上午把父亲送到医院后,感觉没啥大事,中午就抽空跑回学校评卷和做期末考评去了,结果没承想下午父亲就走了。”刘书兰说,如果时间能倒流,自己肯定会守在父亲身旁。

  D 欣慰与心愿

  退休后给学校看大门也快乐

  在刘书兰看来,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生命的长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她不太喜欢别人经常把她比作春蚕、蜡炬,在她眼里身患癌症和坚守岗位并不冲突。“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能上课了,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啥。”刘书兰这样说。

  刘书兰很快就要退休,她经常像开玩笑似的跟校长孙军说:“等退休了,你聘我在校门口收发室看大门咋样?癌症带不走我,我也不想离开校园,这是我的福地。”

  而孙军知道那不是简单的说笑。“作为一个晚期癌症患者,23年来,刘书兰能正常教学已实属不易,而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绩就更不容易。如果说精神能在治病过程中发挥作用,那么教学就是刘书兰病而不倒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