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写给年轻人的6条建议,看完受益终生
北大第26任校长王恩哥,在刚上任时,向学生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曾在全网疯传。
多年过去,年轻人面临的迷茫和困惑,好像从来没有变过。
想要治愈焦虑,化解内耗,就将这几条建议拿出来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
1
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
作者@赵开芬曾在文章中写道:
世上只有两件事可以保佑你一生平安:一是读书,二是运动。
当你陷入低谷时,运动和读书,最能治愈你的身体和灵魂。
白岩松三十多岁的时候,在央视已经颇有名气。
但在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连轴转的工作,早已让他身心俱疲。
有次去医院检查,他发现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甚至还有些轻微抑郁。
于是他狠下心来,索性暂时辞去了央视的工作,在家安心静养。
那段时间,他拒绝了所有的社交,把自己关在家里与书籍为伴。
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他一个不落,疯狂从书中汲取营养。
而其余的时间,他则出门运动。
每天晚上他都会快走一个小时,后来逐渐发展成跑步。
经过一段时间,他的身体重新恢复了健康,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两年后,他再度回归央视。
凭借大量阅读积淀的知识,他主持采访时更加从容,名言警句信手拈来。
同时精力也更加充沛,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打造了多档经典新闻节目。
最终,他的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村上春树曾在书中说过:
我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也不交谈,独自跑步也好,读书写文章也罢,丝毫不觉得无聊。
因为读书能对抗平庸,驱赶迷茫,丰盈自己的灵魂;
而运动则能塑造身形,祛除病痛,富养自己的身体。
每天翻几页书,走几步路,看似微小的习惯,终会带你到达更远的地方。
2
培养两种“功夫”:一种是本分,一种是本事。
曾国藩曾说过:“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人这一生,唯有修得好人品,打磨好本领,才能安稳立世而不倒。
宋代词人晏殊,自小聪慧,文笔极好。
5岁便能写诗,等到10岁时,大人都写不好的诗赋,请他下笔,片刻就好。
因为才华出众,14岁那年,他便被举荐给宋真宗。
皇帝召见了他,让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在考试时,晏殊发现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便如实向皇帝说了。
旁人听见了,都觉得他傻,失去了考取高分的机会。
可换了试题后,晏殊也丝毫不慌。
他看了眼,略一思量,便洋洋洒洒地写起来,没过一会,就把文章写好了。
宋真宗看完,连声叫好,当场就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后来,宋真宗为太子挑选老师,在一众大儒中,钦定了年纪尚轻的晏殊。
大臣们十分惊讶,真宗解释道:“晏殊文采极佳,人品绝佳,正是最佳人选。”
晏殊为官多年,凭借靠谱的人品,和出众的能力,最终官至宰相。
罗斯福说过:
“有才能而无品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才能,如一鄙夫。”
在这世上,本事是做事的基础,人品是做人的根本。
有才你可以飞得很高,有德你才能走得更远。
3
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
《格言联璧》中有句话说: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在这世上,没有人能一直过得轻松,吃亏受累,都是在所难免的事。
《曾国藩传》里,有两个小故事让我深受触动。
第一个故事,曾国藩年少时,读书特别刻苦。
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他都是凌晨4点起床读书,雷打不动。
他每天给自己安排读书任务,完不成绝不睡觉。
尤其是冬夜,寒气逼人,他常常冻得手脚麻木。
但只要还能张口读书,就仍想着多背上几篇文章。
结果每年冬天,他必定满身冻疮,身上紫一块红一块,痛痒难耐。
可他对此从不在意,照旧苦读。
正如他自己所说: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正是凭借这份刻苦与努力,他最后脱胎换骨,考中了进士。
第二个故事,是在1860年,曾国藩带领将领胡林翼,攻下安庆城。
这本是一个加功晋爵的大好机会,然而曾国藩不为自己邀功,反而把功劳让给了胡林翼。
其他人纷纷不满,曾国藩解释道:“知足天地宽,吃亏福气来。”
后来,有不少能人看他从不居功,便加入湘军,使得湘军越来越壮大。
现实生活中,物质条件好了,很多人便吃不下一点苦,更不肯受半点亏。
结果,他们就在斤斤计较的生活琐碎中迷失,终究难成大事。
董必武曾说过:“人要成功,做到两吃,能吃苦,能吃亏。”
人这辈子,你能享多少名和福,就看你吃下了多少苦和亏。
毕竟吃苦才能磨炼品质,吃亏方能积攒好运。
4
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
军事家拿破仑曾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思想和利剑。”
当你具备了这两种力量,再复杂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罗振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他身上既有一股拼劲,却又不盲目,能及时调整思路。
十几年前,他在央视做制片人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当时纪录片频道计划4个月拍摄《激荡三十年》。
起初,为了对三十位当事人一一进行采访,录制组起早贪黑满中国跑。
今天要飞福建拜访王石,明天又要赶到安徽约见年光久。
他们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白天采访,当晚就整理文字材料,常常工作到深夜才能睡下。
但即便如此,截止日期快到了,仍旧有一半以上的当事人没约到。
一时之间,整个团队都陷入绝望之中。
这时罗振宇大胆提议:
“为什么非要采访当事人?采访旁观者也未必不是一个好方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立马又干了起来。
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马不停蹄,找到了300多个与当事人相关的边缘人物。
然后把他们请到北京,进行了集中式访谈。
最终《激荡三十年》得以如期上映,而且拍得非常成功,获得了很多大奖。
正如罗振宇所说:“这世上所有的成功,背后要么是高级的思维方式,要么是无数的血汗。”
人生在世,既要敢拼敢打,有聚焦精力于一事的能力。
同时也要学会转变思维方式,推到了固有思维的高墙,才能看到新路子。
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力破十会的狠劲,也不乏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5
插上两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
管理学中有一个“20英里法则”。
说的是,人若想获得成功,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理想,二是有毅力。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充满考验的长跑。
短暂的激情注定无法撑过漫漫长途,唯有坚定信念,一步一脚印才能让你抵达终点。
作家毕淑敏早年在部队从事医务工作,后来她渐渐发现自己十分喜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于是,在35岁的时候,她考上了一所夜大。
每天下班后,她都要走很远去上课。
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台风,外面狂风暴雨。
可毕淑敏生怕错过了课程,想都没想,套上雨衣就冲进雨中,往学校奔去了。
风雨很大,她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赶到了学校。
结果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告诉她,从老师到学生,除了你,没有一个人来。
毕淑敏感到很沮丧,也很委屈,老人把她请进屋,安慰说:
“暴风雨就是一个筛子,你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
往后,无论天气多么恶劣,老师是否会按时上课,毕淑敏都会排除万难,坚持到学校去上课。
在夜大的这段日子,她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最终成为一名颇受读者欢迎的作家。
很喜欢女航天员王亚平说过的一句话: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一个人活在世上,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才能达到想要的高度。
6
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作家刘润说过:
每人每天24小时,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剩下的8小时,才是决定你一生的时间。
把握不住早晚的人,就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
作家李尚龙曾讲过他在新东方的一段经历。
当时,很多新东方的老师,一整个白天都要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课,等到下班,已是浑身疲惫。
于是下班后,他们就逛街、喝酒,熬到深夜才肯罢休。
而早上睡到快上班的点,再匆匆忙忙地起床。
但李尚龙不同,白天再累,他晚上都会坚持看一部电影,再看半小时书,并认真写感悟,做笔记。
每天清晨他也不睡懒觉,而是早早起床,去公园运动健身。
一直锻炼到大汗淋漓,他才回到家冲个澡,然后清清爽爽地去工作。
就这样,他早晚不间断地给身体充电,给大脑扩容。
最终,当他的同事们还在原地踏步的时候,他已经成为百万畅销书作家。
作家樊登说过:“如何度过闲暇时间,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层次。”
在快节奏的当下,夜晚和清晨是难得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的人选择熬夜打游戏、刷视频,早上迟迟不肯起床,每天浑浑噩噩。
而有的人却能利用好早晚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
要明白,所谓顶级的高手,天赋和运气永远只是加分项。
而你看不见的早晚,才藏着他们积淀实力、拉开差距的真相。
很喜欢三毛的一句话:
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经营好自己,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
我们都不知道明天的境遇会怎样,但却可以选择如何度过今天。
愿你我读懂这六条建议,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每晚一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