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大学校长裸辞,二婚娶小16岁美女,妻子说下辈子还嫁他
中国最年轻大学校长裸辞,二婚娶小16岁美女,妻子说下辈子还嫁他
白先勇说:“他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国华人社区的读书会读得最多的作品。他创造了中华文化在当代世界罕见的向心力奇迹,我们应该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能获得如此高评价的人,只有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了。
他的《文化苦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可惜在现代文学界,余秋雨是被不断炮轰的存在。
这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二婚妻子的故事。
1946年,余秋雨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十一岁的余秋雨独自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在上海,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1985年,在没有担任过副教授的情况下,余秋雨被破格晋升,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1986年,余秋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
也正是这一年,他和二婚妻子马兰的缘分开始了。那一年,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就是这本书,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读过这本书之后,她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住了。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
《遥指杏花村》的演出非常成功,在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希望余秋雨能够出现。突然,一个中年人登台大声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
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
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直到七十多岁,余秋雨在拍完照片之后,亲自删掉闭眼的、歪脖的、反光的照片,还要让人发给妻子马兰看看,说:“让她看看我拍的怎么样。”
马兰也说,虽然余秋雨年纪比她大,但是在心理年龄上,他们是差不多的。余秋雨有时候就像孩子一样,走个路都要吓马兰一跳。
2009年,网上传闻余秋雨和一个美女作家厮混,余秋雨说:“这个美女作家就是我的妻子。”而马兰坚定的表示:“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他看见了中国的希望,23次辞职,奔向远方,寻找千年辉煌
关于《文化苦旅》,余秋雨当时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一路走过许多地方,他把自身所见所闻写成旅行日志,也就是后来的《文化苦旅》。
不过《文化苦旅》的面世并不好,余秋雨曾经把原稿寄给多个出版社,但都杳无音信。最后还是王国伟说服总编辑,出版了精装本的《文化苦旅》,并且把新书的首发仪式定在了当时上海最大的新华书店。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市场的反应非常热烈,首印的一万册在三个月内售完。开头白先勇所评价余秋雨的话,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文化苦旅》的出现,让零售商搭配着买其他书,才能抢到出版社的配额,成为那个时候的畅销书。后来这本书从畅销书转为畅销书,是因为它走进了学校。从此余秋雨的文章经常出现在语文老师的出题题库里,写作文的时候模仿余秋雨的风格,在分数上能有很大的提高。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也就成了余秋雨书目稳定的购买群体。
人生短暂,或许很多人一生都不会走过这么多地方,但是读《文化苦旅》,余秋雨可以用他的文字,带我们去感受那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
如果让我选择一本枕边书,一本经常读的书,那我一定会选择《文化苦旅》。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或者家里有正在上中学的孩子,那么一定要让孩子多看看。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购买,38块钱,大人和孩子一起从中领会到历史的更迭与人生的真谛,何乐而不为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