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位?研究生?状元们听后绝对要投诉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可见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的喜悦,这也难怪。古人的四大喜事之一就有“金榜题名时”。

  而今我们在高考之后在各省也会统计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那么古代的状元放在今日来看到底是一个什么学位?古代的科举考试类似于今日的高考吗?

  对于这个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要说状元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位,就要先看看状元背后的科举考试和现代的教育考试类不类似。

  两者一比较还是有些区别的:

  从考试内容上说,当今的考试无论是“小升初”、“中考”、“高考”还是“考研”、“考播”都是考察学生的学业综合水平,侧重的是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则是学科众多,重视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而古代的科举呢,考察的内容就比较单一了,唐宋时期科举分为进士和明经两科,前者侧重于考察儒学经典和策论,后者侧重考察诗词歌赋,到了明清两代则是以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主要也偏向了四书五经。

  从考试目的上看,现代教育主要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古代教育,不仅是选拔人才,更是为了选拔官员,所以古代考试相当于是学业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综合,在古代,考得好就是直接工作包分配哦!

  对比完了考试内容,我们也大概清楚了状元的作用,一则表示在文化圈里面,他是学习最出色的,已经到了顶尖的水平。二来人家凭着这个头衔是可以立即有一份工作的。

  如果真要是拿个学位来比较的话,我们可以状元比作今天的博士,因为一般状元在古代会被皇帝点名进入翰林院,那可是国家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类似于今天国家级的科研院所。

  不过现代光是中国高校的博士就有几万人,和古达的状元比,那数量上不止多一点点了,就拿清代来说,一榜也就出百把名进士,而状元、榜眼、探花也就三个人。而中国古代,文武状元总数也就七百多人,那绝对是凤毛麟角,这些读书人绝对是人中龙凤。

  如果说现代的博士穿越回古代,在仅有的教材下学习,这些博士不一定比人家学的好,甚至能有个“秀才”或者“举人”的功名,那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所以网上传的拿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来划等号的比方是没啥可比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古代,即使是高中状元,也不代表在同科进士中就一定是能力最为出众的。毕竟状元是由皇帝钦点,皇帝个人也是有好恶的。

  所以同科的进士中,状元的官做的不一定比后面的人官大,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比如明代弘治三年状元钱福,考中后不满官场,三年后就告病回家,做官最终也就是个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而同期的三甲袁宗皋则是一路官升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