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特稿】大学文化:天津地铁中有个“天大历史文化站”
天津地铁中有个“天大历史文化站”
期待已久的天津地铁六号线二期于2021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而在这条地铁中有一座全线唯一的装修特色站——“海河教育园区站”,整体以我校标志性建筑北洋纪念亭的造型为主要设计风格,并在内外设计中融入了鲜明的“天大元素”,堪称“天大历史文化站”。
历史长河画廊中的“北洋大学堂”
在这座地铁站建设过程中,天大档案馆和宣传部鼎力相助,使其成为这条线路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地铁六号线二期开通后,很多从“海河教育园区站”上下车的乘客都被这里鲜明的“天大元素”所吸引,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让它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走进“海河教育园区站”,楼梯周边的4个立柱以天大地标建筑北洋纪念亭为主要设计原型,分别包含以下设计元素:天津大学校徽、校歌、校训和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钦字第一号《考凭》……
天津大学校徽
1935年9月,在北洋大学40周年校庆之际,由萧友梅作曲、廖辅叔作词的《校歌》正式确立。《校歌》旋律雄浑、词意精练、内涵深远,既体现了北洋大学的办学精神与优良传统,更强调了学校以工科见长、注重实践的特色。此后,这首《校歌》激勉着万千师生扶危克难、“严谨治学”“爱国奉献”,一字一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花堤霭霭,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 其中的“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要实地把中华改造”成为召唤历代学子“实事求是”“爱国奉献”的号角。
《校歌》
天津大学校训由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赵天麟1914-1920年任北洋大学校长期间,总结了北洋大学10余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字,意在办事求学要脚踏实地,根据实证,求索真相,并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地铁站的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是茅以升1983年书写。
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钦字第一号”《考凭》是1900年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裕禄颁发的。这张“《考凭》”获得者是北洋大学第一届法科优等生第一名王宠惠。
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
宽敞的站厅旁边,一幅天大建筑图占满了整个墙壁,这是车站站厅层艺术墙。空间上,从远及近,它向大家展示了天大卫津路校区和北洋园校区的校园风貌。抬头瞧,楼梯、走廊的站厅层中路顶棚上,都是天大各时期风格的建筑图片,尽显《巍巍学府 源远流长》——包括“北洋大学堂”“海小棠”“大操场”“第九教学楼”“北洋园校区东门”“第32教学楼”“天大教学楼群”“北洋园校区俯瞰”“校训石”……在地铁站的C出入口通道,左侧展示了天大从1895年北洋大学堂成立始至今的大事记,右侧展示了多位知名校友和掌校人的故事,如革命先驱张太雷及梁桥专家茅以升等。穿过通道就让人仿佛穿梭于天津大学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展厅艺术墙展示天大校园风貌
地铁六号线二期途经河西区、津南区和海河教育园区,是天津市造福津南区人民,特别是造福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师生的有力措施。建设过程中,地铁公司以“津门文脉”为特色对该地铁线路进行了规划,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则成为了“文脉”规划的重点。天大档案馆积极投身该站点前期工作,同宣传部一道为站点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共同助力构建这一特别的具有历史和长远意义的文脉“作品”。
天大为该地铁站选取图片的原则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核心文化元素的,如校歌、校训、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等。“在这个地铁站换乘的乘客不仅有本校的学生也有校外人士,这样的装潢不仅起到了向本校同学宣传校史的作用,也成为向社会宣传天大的一张名片。”天大微电子学院学生欧阳强生说。该站从外观到内部全部采用了天大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设计,依托天大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实现了地铁文化建设与重点高校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地铁站展示了天大的独特精神气息和深厚文化内涵。“蕴含天大特色的地铁站点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是让人‘路转粉’的极佳渠道。”天大法学院学生周海丽如是说。
展厅顶棚展示天大地标建筑
“海河教育园区站”成为融入天大历史文化元素的特色站点,拥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兼具着审美和文化的价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乘坐的市民也会沉浸在天大深厚的人文氛围之中,无形中增强了区域文化自信。不仅如此,众多天大的师生甚至其他学校的学子及市民特地来地铁站打卡,邂逅天大的深厚历史文化,感悟天大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体会天大学子铭记于心的“实事求是”校训。
徐婷婷 宏岚/文
黄维旻 /图
天大“00后”医学生手刻橡皮章致敬抗疫英雄
本报讯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试验班(新医科)“00后”医学生弓毅晨用一组手工雕刻的橡皮章作品描绘医务工作者的身影,以此致敬抗疫英雄。
今年初,天津打响正面“硬刚”奥密克戎的阻击战后,医务工作者争分夺秒、昼夜奋战,还有无数党员、社工、志愿者义无反顾地迈向战“疫”与大筛一线,其中涌现的感人故事和动人瞬间深深地打动了天津大学医学生弓毅晨。她开始聚焦这些可亲可敬的战疫英雄,并设计完成了一组橡皮章雕刻作品,将这样的正能量记录下来。
弓毅晨的作品《“疫”起加油》
弓毅晨从小就崇尚救死扶伤的医生。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以生命赴使命的背影让她大为触动。高考报志愿时,她听从内心的召唤,立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在学校的这些天,周围很多同学都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的名额根本抢不上。但看到在寒风中忙碌的志愿者,还有双手冻得红肿却依然坚守的医务人员,那些鼓舞人心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弓毅晨说。
3年前,中考结束后的弓毅晨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别人制作的橡皮章,便被深深吸引。“最开始的时候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雕刻,慢慢接触多了就开始尝试人物等图案,图案越复杂纹路越小,很考验耐心。”弓毅晨说,学习橡皮章雕刻是兴趣使然,全靠自学成才。她表示:“一场疫情再次让大家看到这座城市的坚毅不屈、真情大爱,新冠疫情打不垮乐观豁达的天津人民。”
董玥欣/文 弓毅晨/图
连夺三奖 天大学子把乒乓球玩出“花”
本报讯 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花式表演赛中,我校乒乓球队表演的创意作品在全国参赛的35所高校的百余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张耀文荣获个人一等奖。另外由赵旭东、张耀文、刘栋、成一凡4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伍荣获团体三等奖,建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魏启文荣获个人三等奖。
在天大学子们自制的表演视频中,花式换手击球、胯下击球、定点击准、3人2台轮流击球、极限穿越等高难度技术动作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玩转乒乓的兴趣、手感、创意和功底。
赛后,张耀文说:“这次比赛获奖,离不开体育部老师的指导和校队大家庭的互相帮助,团队凝聚力是获奖的关键因素。”赵旭东表示:“我深切感受到了天大乒乓球队是一个团结温馨的大家庭,能斩获这样的名次,我认为离不开教练的指导和学长学姐们无私的引领,希望今后向优秀的队友和前辈们看齐,通过努力和积累,能够成为有所作为、敢挑重任的一员。”
指导教师、校乒乓球队教练杨博文表示:“乒乓球运动极为重视技巧,想要玩转乒乓,速度、旋转、落点、力量、弧线等要素缺一不可,眼、脑、手、脚必须协调配合。校队队员的日常艰苦训练是获奖的基础,队员们对乒乓球的热爱是我最值得自豪的事情,本次比赛充分展现了队员们扎实的训练基础、手感和创意,也充分展现出天大学子追求卓越、突破创新的青春风采。”
(杨博文)
校园中出现“可爱的”无人快递小车
2年来,天大校园中出现了无人快递小车,让师生们眼前一亮。在宿舍楼、教学楼、食堂、湖边,随时可以看到无人快递小车,被好奇的大家举起手机拍照。小车的日常台词是:“您预约的快递无人车已到达指定地点”“x号柜门已打开,请取走您的包裹”“里面还有他人的包裹,请勿拿错哦”……
小车逛遍天大的每个角落,每天都会遇到行色匆匆的同学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在一天将要结束了的星空下。每天和大家并肩走过,小车想对天大的同学们说一句:辛苦了!疫情爆发以来,师生多在校园生活,小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学们对它更喜欢了。
宏岚/文图
(学生编辑 丁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