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申论贯彻执行的具体格式分析技巧进入阅读模式
贯彻执行的题目在近年来申论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也是各位同学比较犯愁的一种题型。特别是对于格式上的要求同学们更是很困难。以下是中公教育针对大家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
1.宣传稿、公开信、倡议书
格式:五要素(标题+发文对象+正文+落款+日期)
正文:发文背景+内容+号召呼吁
2.发言稿、讲解稿、讲话稿
格式:标题、称呼
正文:发文背景+内容+总结
3.短文、短评类
格式:标题
正文:发文背景+内容+总结
4.其他类
A编者按
空两格;正文(立足题干+概括材料)
B备询要点
正文(概括段落大意)
C简报、导言
标题+正文(概括段落大意)
D调查问卷
5.公文:意见、通知、会议纪要、建议书
格式:五要素(完整)
正文:意见、建议书、通知分两段
发文背景+发文内容(具体的措施)
会议纪要:时间+地点+重要讲话者+会议议题+会议内容+参会者
贯彻执行的题目考察的比较灵活,希望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这些格式,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随机应变,以一道2022事业单位考试申论行政执法类题目为例,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
例题:《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G市市场监管局出具的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引发了社会热议。请根据“给定资料5”,以G市市场监管局的名义写一封公开信,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要求:
(1)观点鲜明,内容全面;
(2)逻辑清晰,用语恰当;
(3)字数800~1000字。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法律出台)5月11日,G市市场监管局向当地一所中学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当事人进行了约谈,其原因是执法人员发现该中学食堂存在蔬菜过度挑选问题——“蔬菜叶有虫眼或稍微泛黄,能吃却全被当垃圾扔掉”。此外执法人员还给出建议:不太好看但还能吃的食材,可以员工内部消化,或定向捐给一些社会组织,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这被认为是自《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之后,G市市场监管局开出的首张罚单,由此引发了社会热议。
【基本情况:法律颁布 + 发出责令通知书 + 给出建议 + 引发热议】
要点1:(开头背景)5月11日,我局对我市某所中学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浪费食品法》(后简称反浪费食品法)在我市的首张“罚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我们就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答复与回应。
学生家长黎女士:菜叶出现泛黄等情形,实际上不单只是一个品相上“不太好看”的问题,而是食品变质的征兆。食堂工作人员扔掉这些蔬菜,是希望学生能吃上更新鲜的蔬菜。孩子在这样的食堂吃才能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家长才能放心。这样的良心食堂应该表扬,怎么能罚?
要点2:有人认为,涉事中学餐厅丢弃品相不好的蔬菜是为了保护食品安全,应该表扬。
该中学后勤中心主任:对于什么情况下食材可以食用,什么情况下必须丢弃,这个尺度不太好掌握。有虫眼或泛黄菜叶给孩子吃吧,传出去就是“烂菜叶”;不给孩子吃吧,扔了又是“浪费食物”,真是太难了!这是一场食品安全和食品浪费的打架!有时候看着食堂没有卖掉的饭菜被倒掉,确实也觉得可惜,可是什么能捐?捐到哪里?怎么捐?没有规范的捐赠平台和制度,我们也无从下手。
要点3:有人反映,食堂卖不掉的饭菜哪些能捐﹖捐到哪里?怎么捐?缺少正拉的制度与平台。
某律师:要科学准确、令人信服地判断扔掉某种食材的行为是否属于浪费,相关执法人员不宜仅简单凭借感觉笼统地判断还能不能吃,而应当进一步拿出更确凿的、有说服力的且更具可操作性的配套执行操作标准。
要点4:有人认为,对于判定丢弃某些食品食材的行为是否属于浪费缺少科学准确、专业严谨的执法标准。
法学研究会某理事:反食品浪费是全社会的责任,简单来说,做饭者、卖饭者和吃饭者,各方都有责任,也都有义务,其责任主体超过了其他法律,这是《反食品浪费法》的一大特点。当前,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等存在差异,法律不能一刀切地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只作原则性规定。//这就要求地方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本地反食品浪费的具体办法,要保证立法质量,每一条规定、罚则都要有科学依据,应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发表意见,充分吸纳群众的建议。
要点5:在此,我局会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本地反食品浪费的具体办法,保证立法质量,确保每一条规定、罚则都要有科学依据,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发表意见,充分吸纳做饭者、卖饭者和吃饭者的建议。
某大学法学教授:“争议性”执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执法者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未能真正吃透法律精神,直接“照搬”条文或者其他情况下的执法经验。//有的甚至拿法律当标枪,作为宣传政绩和冲业绩的工具。//这不仅远离了法律制度设置的初衷,更是远离了民意。条分缕析的法律不应被当作工具用来上纲上线,而应文以致用,读懂生活,读懂民心。同时,针对复杂多样的社会实际,执法人员只有深入具体的生活案例中,才能让法律有生命。
要点6:我局会加强整改,满足群众诉求,针对复杂多样的社会实际采取以案释法。
网民甲: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数量十分惊人。有一项调查表明,某大学食堂倒掉的饭菜占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28.3%。成由勤俭败由奢,浪费食物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而且处理食品垃圾所释放出的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现在,反食品浪费既然有法可依,就应该“零容忍”,这样才能在全社会有效扼杀食品浪费的歪风邪气,形成厉行节俭之风。
==》对应“李女士”
要点7:我国食品浪费问题相当严重,食品浪费不仅损耗经济,更会产生温室效应,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瓦。基于我国粮食的供需矛盾,国家出台《反浪费食品法》,我们执法部门既然有法可依,自然应该对浪费行为“零容忍”。
网民乙:执法部门的人员给出的建议,逻辑有问题。难道内部员工、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员食品安全标准就可以降格?合理的建议推动执法精确化,不恰当的提议会影响执法的公信力。
要点8:推动执法精确化,提高执法的公信力。
要点9:有人认为,我局执法人员建议将品相不好的食品食材内部处理或赠与社会组织的建议有问题。
网民丙:《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是基于我国粮食的供求矛盾,意在解决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另外,食品生产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上违法的代价。而且学校本来就是教育人的地方,更应该率先垂范,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食堂这种行为不利于勤俭节约校风的形成。
同网民甲==》反对李女士
要点10:况且,学校教书育人,更应率先垂范,传递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因此,涉事食堂浪费食品食材,应当受罚。
梳理加工:
开头:要点1
中间:
一、粮食浪费,处罚要容忍:要点2+要点7+要点10(这个事情对不对)
二、统一标准,处置更科学。要点4+要点5
三、提升执法能力,让决策更精准。要点6+要点8+要点9
四、完善捐赠平台,让善举有温度。要点3+推导对策(明确捐赠内容,捐赠地点,捐赠方式)
结尾:感谢+呼吁厉行节约,人人有责
总结:
命题方向:1.找点全;分类准;对策细
高频词汇总结:
问题:标准模糊-对策:制定标准,零容忍
问题:执法过程不合理-对策:以案释法,提高执法水平
问题:捐赠渠道不明确-对策:搭建平台,全民共治
【评分标准】
1.格式分:3分(标题、称谓、落款)
2.语言分:2分(符合政府行文规范)
3.要点分: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浪费食品法》出台后的首张“罚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进行答复与回应(3分)
(2)正文:
粮食浪费,处罚要零容忍(2分)。保护食品安全,应当表扬(1分),浪费严重损耗经济,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风气(1分),学校率先垂范,执法零容忍(1分)。
统一标准,处置要更科学(2分)。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本地办法(1分),保证立法质量,有科学依据(1分),充分吸纳做饭者、卖饭者和吃饭者的建议(1分),
提升执法能力,让决策更精准(2分)。加强整改,推动执法精确化(1分),针对复杂社会实际,以案释法(1分),满足群众诉求,提高执法公信力(1分)
完善捐赠平台,让善举有温度(2分)。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明确捐赠内容(1分),打造安全、透明、规范的捐赠平台,明确捐赠地点(1分),规范制度,明确捐赠方式(1分).
(3)结尾:表示感谢,发出呼吁,厉行节约,人人有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