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陈果:20年亲手将800多名留守孩子送出大山
陈果、张蓉与留守孩子在一起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四川巴中市南江县黑潭乡,海拔1600米的元顶子终年茶香袅袅,半山腰有一所远近闻名的“留守学生之家”,“家长”陈果、张蓉是一对夫妻,20年来,他们既当老师,又作父母,亲手将八百名留守孩子送出大山。
这对夫妻教师的故事,引起了“马云基金会”的关注。2015年,陈果、张蓉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2016年1月,陈果受邀前往海南三亚,第一次见到了大海和沙滩,并亲耳聆听马云授课。今年,时逢“马云基金会”成立5周年,作为曾经的受益者,五年来,陈果与“马云基金会”共成长。1月4日,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陈果老师谈畅自己和学校这么多年的变化,以及关于乡村教师、乡村教育的深刻思考。
感悟
“职业认同感空前提升 犹如迎着朝阳前行”
第一次见到大海与沙滩,第一次与明星同台……四年过去了,陈果对首次三亚之行记忆犹新。聆听大明星分享心路历程和马云老师对乡村教育的见解,让他更深刻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如何对待个体(学生)做好教育。
在成都参加培训,从自身成长看教育,到互联网与教育,思维与教育,再到幸福教育……让他体会到,好教育需要更多的智慧,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幸福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在杭州,通过观摩不同学校的办学模式与特色,体会个人与团队的力量……,让他认识到好教育必须求真务实,通过自己的智慧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变的更智慧,办学必须遵循规律和具有特色,善于发现和利用乡村资源,依靠团队,奇迹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通过几年来线上线下的学习,这位曾经只知道埋头教书的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空前提升,对乡村教育有了全新认知,更加坚定了 “扎根乡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助力脱贫奔康”的选择,对乡村教育的信心更足,一切都有实现的可能,人生犹如迎着朝阳在前行!
收获
从理念到实践 乡村教育正发生深刻变化
重回大山,陈果将全新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决心要让当地乡村教育发生改变。首先,他找到领导,请求安装“远程教育资源”设备,实行了包括幼儿园在内的远程教育资源班班通。最初,其他的师不会使用,陈果手把手地教他们,结束了仅靠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给学生上课的时代,村小的孩子也享受到互联网教育。2017年,又争取到了“新华文轩圆梦乡村项目”,开通了区域直播课堂,山里的孩子能够同城里学生同步课堂、同步学习,教师同步教研。几年来,学校不仅享受和使用优质教育资源,还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尝试,改变了村校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陈果、张蓉夫妇一手创办的“全托式留守儿童之家”,20年来共照顾留守儿童821名,让72名单亲孩子享受“父爱和母爱”,助力100多个家庭脱贫奔小康。2016年,他们将关爱留守儿童的范围延伸到社区的“童伴之家”,从孩子的吃、穿、住、行、玩及学习六个方面进行陪伴管理和心理辅导,并探索如何与家长或监护人形成合力教育、与社会形成合力关爱的有效路子,同时宣传儿童权益及保护,宣传好家风家教,宣传教育惠民政策,助力他们的家庭脱贫奔康,细心了众多社会团体和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果、张蓉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他们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影响了更多人。2016年,两人均被巴中市教育局聘为“巴中市贫困村小教师培训班”讲课教师,就“村小办学经验和关爱留守儿童”给全市村小教师进行分享;同年四川电视台先后播出专题节目:《大山深处是我家》、《六百多个孩子的父亲》。2017年3月,在巴中市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分享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留守儿童之家的家风故事”。2018年,二人被聘请为“最美家庭事迹巡讲团嘉宾”,在全省巡回分享 “扎根乡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助力脱贫奔康”的故事。张蓉老师数次为县、市、省及全国童伴妈妈做培训,2018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童伴妈妈”,并代表全国353个童伴妈妈在北京作汇报分享。2019年6月8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组前往他们工作的村小拍摄纪录片《妈妈回家吧》,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祝福
“马云基金会”越办越好 希望更多人参与公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孩子也逐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但乡村教育任重而道远。陈果认为,今天的乡村教育人,应该深刻思考如何更好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如何满足人们对乡村教育更高的需求。希望国家对乡村教育、乡村教师的政策能予以倾斜照顾。祝福马云公益基金会“马云乡村教师计划”、“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和“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公益,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乡村教师队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