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故事——我是“老班长”

  2016年7月26日 雨 暑假第二十天

  昨天接到一个电话,是当年师范的同学打来的,告诉我需要发一个资料给正在做潍坊师范校志整理的老师。通话开始,他对我的称谓是“老班长”。

  我是一个被同学称为“老班长”的人,因为我从小学一年级就担任班长,直到师范毕业,一直没有从班长的“宝座”上走下来。是不是因为在同龄人中我就是最棒的,当然不是的。之所以成为“老班长”,那还得从一年级说起。当时,在本村上小学一年级时,校长是本村的,与我父母关系不错,他们在一起聊天时说到我,开着玩笑说上一年级时让孩子当班长吧。说实话,那时候没有班长竞争的做法,也没有什么科学的选拔机制,就是老师觉得谁可以,就是谁了。于是,我被“钦点”为班长,开始了做“小班长”的“职业生涯”。从此以后,喊班上课、收发作业、维持纪律、领操整队、放学带队等等工作就很自然地落到了我的肩上,从开始的勉强接受到理所当然,从懵懂无知到得心应手,慢慢地“班长”也就成了我的专利。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增长,班长这个岗位让我得到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就变得越来越适应这个岗位,自身对这个岗位的认识和理解也与日俱增,内中对班级、对同学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融为个人的品格体系中。后来,到了中年级,虽然也有了班长选拔办法,但每次只能“花落我家”,因为,其他同学已经没有竞争班长的实力了,甚至可以说这种意识也没有了。最终的后果是,我不知道如何做“群众”,同学们也就不知道如何做“领导”。

  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状态也一直延续着。小学、初中、师范的同学聚会及小团体活动,大家都习惯了把组织权交给我,这个“老班长”的称号就被这样延续下来。而我呢,也觉得是我“分内”的事,也乐得个欣然接受。

  这让我想起了杜威的一段话:“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他必须有管理自己和指挥别人的能力,行政管理的能力,担负负责岗位职务的能力。这种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其必要性在工业方面和政治方面同样重大。”

  在学校里有很多“长”,如校长、副校长、安全科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长、副班长、组长、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等等,还有各种主任,如家委会主任、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等等,但凡带“长”字的,但凡是主任的,就一定是承担着学校或班级里某个方面的工作,拥有着一定得权力,自然就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因为权力与责任是“双胞胎”。譬如校长,就要对学校全面工作负责,对全体师生、家长负责;班长,就要对全班同学负责,对班主任老师负责;大队长,就要对大队辅导员和大队成员负责,等等。负责工作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但对于每一个“长”和主任来说,都是一份责任。正因为这份责任,让所有的“长”和主任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更多的付出,也同时有了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因之乎,他们在自己负责的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变得与众不同。于是,有更多的机会青睐他,在经受历练的同时让自己成长起来,最终“鹤立鸡群”。这是另一种成长,是在责任与压力下的成长,是踏上“高速路”的成长,因为他有一个优于别人的环境,让他在成长的征途中得到了“特别加餐”。

  由“老班长”的体验到学校里的各种类干部,提醒我们要打破学校干部的“终身制”。这里说的干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干部,而是学校不同工作的负责人,其中有分管学校某方面工作的学校干部,也有担负某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还有在学校和班级里承担着各种学生工作的学生。那么,如何打破,如何变革?办法只有一个,推行岗位“轮流制”。

  怎样轮流?这方面学校做了一些尝试。一是干部能上能下,建立学校中层干部民主评价机制,每学期根据干部工作实绩和教师民主评议结果与干部任用结合,进行学校干部任用机制改革,取消干部终身制,让每一位“干部”都学会当“群众”;二是教师、学生身兼数职,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事管,有事干,让每一位师生尽可能适应更多的岗位,得到更多的锻炼;三是学生干部轮换制,建立学生干部轮岗办法,让每位学生在学校、班级里找到自己的岗位,让每一位“群众”都学会当“干部”。

  学校里要多一些“长”,如值日校长、执勤队长、督察队长、环保队长、篮球队长、排球队长、乒乓球队长、健身队长、安全组长等等,让更多的“长”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学校里要多一些主任,如班级家委会主任,可以设置更多的副主任岗位,让愿意参与进来的家长有权,才会生责。

  如果学校里每人都成为了管理者,这个学校就变成了“责任”训练场,学校的整体自治能力也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