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高考“作文盛事”不该昙花一现

  风平

  每年情况都大抵相似——高考作文甫一曝光,那些翘首以待的人们,一面品评优劣得失,一面捋袖提笔,洋洋洒洒落笔千言,随后上传到微信微博,请人评评可拿几分。人们不大可能去探讨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更不会去争论一道英语试卷的阅读理解,但是作文题目——谁都可以说上几句。其实,一年一度的作文盛事,还激活了不少人沉睡于心底的一个情结。

  在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时代,“金榜题名”既是普罗大众孜孜以求的梦想,更是春风得意的人生乐事。那时候的科举考试,其实就是一种命题作文。面对同样一道题目,文章写好了,就可能金榜题名;写砸了,就是名落孙山。在这种制度下,一篇文章就可能决定“冰火两重天”的两种命运。科举制度千百年来渗透影响,使得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文章和文才备受推崇、极端重要。

  今天的高考作文,虽然本质上与科举制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从形式到内容,确实能让人们依稀温习那个绵延千年的旧梦。作文是整个高考中权重最大的一道题目,写好还是写砸,很可能就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一役。高考作文这样的特殊性,难怪撩拨得考场外的人们也技痒难当,按捺不住要一展身手了。

  全民关注、参与高考作文的盛况,说到底还是件好事情。一个社会当然应该崇尚文化、具有情怀,不要斯文扫地、粗鄙低俗。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热情每年都不过高考前后的三五天,犹如昙花一现。在剩下的时间里,文化和情怀很难成为社会话题的中心。人们津津乐道的,更多还是金钱财富和八卦娱乐。

  然而,三十年前情况却并非如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经历过“文学青年、文艺青年”的阶段,甚至很多人都做过“作家梦、诗人梦”。那时候文学和文化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形成席卷社会的强大思潮。然而时过境迁,在今天的许多年轻人中,话题的中心早就不是作家和诗人,而变成了流行时尚和娱乐明星。社会群体对于文化情怀表现出普遍的疏离淡漠,转而追逐娱乐八卦的狂欢,整体社会氛围就将难以避免日渐粗鄙化、低俗化。

  也许因为只有短短几天,这种热烈讨论作文写作的盛况尤其显得稀少珍贵。如果哪天,这不再是“高考特供”,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