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邮员朱晨阳坚守60公里山乡邮路23年
23年来,乡邮员朱晨阳在60公里邮路上骑坏了2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服务人口6万多人。
23年,每天60公里山乡邮路,风雨无阻,没有一起邮件误投、漏投,没有一次客户投诉,还常收到邮路所在地老乡的感谢信……“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因车祸躺在医院住院部病床上的乡邮员朱晨阳淡然一笑:“其实没什么的,零误投、零漏投是我的职责,是一名乡邮员该做到的工作。”
朱晨阳是我市一名普通的乡邮员。自从1991年1月1日与邮递员这个职业结下不解之缘后,23年来,他坚守着这条无人愿意跑的章贡区水西片横江邮段,往返城乡,不论刮风下雨,烈日冰雪,还是生病发烧,摔跤流血……其间,他骑坏了2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一个人的默默“邮”行,架起了邮段内2万多山区村民与外面世界的信息桥梁,用自己的方式一天天服务着这条邮路。虽然,去年他被评为全省最美乡邮员、邮政文明服务明星,并成为全国最美乡邮员候选人,但他始终淡定地说:“我很普通,只是把村民们当亲人,做了自己该做的而已。”
“待邮如待人”
“我父亲是赣州解放初期的一名‘老邮电’。”朱晨阳说,父亲常告诫他,做事先做人,对待邮件如对待人,要善待每一份邮件。
23年前,想当记者的年轻小伙朱晨阳,在父亲的劝说下,接手了时为赣州地区邮电局无人愿意跑的横江邮段。“那时,每天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朱晨阳说,当年横江段的路确实难走,尽是坑坑洼洼的小道。当年的湖边乡、蛤湖乡交通不畅,通讯落后,邮路几乎是乡民们联系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在当时,一封书信,一份电报都非常重要,往往承载的是一个人的命运。
赣州开发区湖边镇罗田村的陈国光告诉记者,其兄在台湾,联系仅靠书信。之前的书信常有遗失,朱晨阳接手后,每次有台湾来信,都是亲手交到他手中,从未遗失过。陈国光觉得,这个邮递员工作认真、踏实。叶山村退休老师黄锡年很喜欢看《赣南日报》《中国老年报》,但因为常出现漏投、投递不及时现象,便不订了。在观察朱晨阳接手邮递工作整整一年后,他又重新订了这些报纸。“当年,我和我爱人的师范录取通知书都是朱晨阳师傅送到我们家的。”赣州市滨江一小曾祥海老师在回想起当年朱晨阳步行5公里山路送通知书的情形,他依旧非常感动。
接手邮路几年时间后,朱晨阳变得人地两熟,投递的邮件几乎都是直投到户。到如今,哪怕是人已在外地外省,客户都能享受到他的“延伸服务”。
近年来,由于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全家进城安家的也很多,投递无“门”怎么办?朱晨阳便多方打听他们城里的住址,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将邮件送到他们的手中。有的一时不知道新地址的,他便一一记录下来,待打听到了再进行投递。
去年春季,江西理工大学的离休老教授江涛打电话给朱晨阳,说他全家去上海了,可能要半年多才回来。之后,朱晨阳只要看到江教授的邮件,就自己掏钱给他把邮件寄到上海去。
23年来,朱晨阳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邮路上。邮路行程累计超过60万公里,服务人口6万多人,投递点200多个,2所大学,1所中学,2所完小,10个行政村,投递报刊160多万件,各类邮件36万件,妥投率100%,帮人安装维修电话2万多次。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朱晨阳的邮路有所改善,但路程依旧。“因为路好了,为保证村民的邮件送达更加及时,我也自购了摩托车。”朱晨阳说,23年来,除了骑坏了2辆自行车外,还骑坏了3辆摩托车。记者初略估算了一下,购车费、燃油费、修理费、征照费等,朱晨阳自掏腰包花了10多万元跑乡邮。
“昨天的投递,是今天的回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晨阳坚守着这条60公里的山乡邮路,用心服务父老乡亲,更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里的老表都信任他,只要有什么难事也乐意找他。
2013年,离赣州市区80多公里的山旮旯——上禾村老前组的彭集平,退伍后在家搞养殖,家中想安装宽带,电脑都买回家一年多了,却因装不上网络而发挥不了作用。装线员嫌远,怕装、怕维修,就找个理由把单子给退了。后来彭集平找到朱晨阳,通过朱晨阳出面与电信沟通,很快就给装上了,彭集平感激不已。
缴电费、装电话,甚至代取汇款。在投递邮件报刊之外,朱晨阳还热心承担了很多“副业”。
上禾村的尹六凤老婆婆,其儿子在安徽合肥工作,常汇款给她作生活费,由于山路往返不便,每次都是朱晨阳帮她取回现金交到她的手上。尹婆婆说,如果自己去镇上取,步行一趟得2个多小时,自己又不识字,多亏有个朱晨阳在身边。永安村村民朱文槟十几岁的儿子患有癫痫,需汇款给外地的女儿批量邮购药物。只要朱文槟的药品一到,无论遇上什么天气,朱晨阳都会第一时间给他送上门。有一次,正遇雷电交加天气,同事们都劝朱晨阳:“你就让朱文槟的药品在所里过一夜吧。”朱晨阳却坚持要送,说:“这可是救命的药,丝毫耽误不得。”
有人说投递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单调、无趣。但在朱晨阳看来,投递工作不仅有辛苦,也有感动和快乐。
“1月28日早晨的赣州,大雾笼罩。6时30分,我准时赶到新区投递部,开始了新一天的投递工作。投递部工人正在负责国内小包分件下段,在热火朝天的分拣分发场面中,新区投递部旺季繁忙的工作就这样展开了。7时40分,已经分发好的两大邮袋报刊邮件重重地放上我的摩托车……”在2013年第五期《江西邮政》上,发表了朱晨阳一篇标题为《一个邮递员的一天》的文章,文章描述了朱晨阳乡邮投递工作中平凡的一天。“当初接触朱晨阳时,真不知道‘送信的’也有这么好的文笔。朱晨阳的文章经常在报刊里发表!”蛤湖小学校长刘光辉告诉记者。朱晨阳说:“昨天的投递,是今天的回忆。投递路上,我看到太多的变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乡村的变化很大,总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悟写下来。”朱晨阳先后在《江西邮政》《赣南日报》《赣州晚报》等媒体发表过不少文章,还经常客串乡镇报道员的角色,为乡镇写写宣传稿件。
“人生贵在坚持”
“真是天意弄人,以前从未休息过一天,现在躺在病床上休息了5个月。”去年11月28日,在投递邮件的路上,朱晨阳被一辆工程吊车撞成腿部粉碎性骨折,至今仍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4月16日,记者在病房看到朱晨阳时,他正在病床上复习功课,准备大专自学考试。朱晨阳至今仍是名劳务工。他说,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只有比别人更努力。住院期间,朱晨阳仍不忘工作,躺在病床上,依然以电话遥控等方式完成各项任务。朱晨阳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不是正式工,但自23年前接手这份邮差开始,他就决定了投身乡邮、服务乡村、干好乡邮的人生之路。
“23年来,也曾有过外面世界的‘诱惑’。”朱晨阳说,1992年春,他表哥时任某部门的领导,看他从事乡邮投递工作很辛苦,工资仅120元,就在某镇财政所给他安排了一个专管员的职位,他却婉拒了表哥的安排。他表哥逢人就说,他这个表弟傻。2001年,朱晨阳在北京某部门任处长的舅爷爷回乡探亲,见他挺机灵,又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建议他去考华航,还是被他婉拒了。他对舅爷爷说:“父亲是解放初期考入赣州邮电局的‘老邮电’,1960年为响应‘上山下乡,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号召,才离开了他热爱的邮电事业,我既然已答应续写父亲的邮政梦,就不会改变。”
1991年起,负责沙河等山乡邮段的老范、小伍子等都陆续辞工了,乡邮员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这个傻傻的朱晨阳,还坚守在没人愿意去的山乡邮路上。朱晨阳说,人生贵在坚持,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会以毅力“邮行”着、践行着当初的诺言。
采访后记
23年,一条乡村邮路,默默行走中的这名青年变成了中年……金色的斜阳照进病房,粉碎性骨折的朱晨阳拄着拐杖在练习走路。他弯曲的身影,在斜阳中拉得很长很长。
朱晨阳每月除去摩托车油费等,所剩工资微薄,但他却不离不弃,在一个人的“长征”邮路上书写着人生,无私地把青春奉献给了邮路,用真心和细心服务着千家万户,用爱心和热情谱写着自己的“乡邮梦”。光影中,这个不高的身影变得高大起来……
(罗正贵记者谢东琳见习记者陈地长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