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嗜书如命,晚年得了白内障,不听医生劝阻,坚持要看书

  图 | 毛泽东

  前言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青年时由于屋子里没有灯光,便去到大街上,借着昏暗的路灯读书;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工作缠身,他也总能抽出时间钻心苦读;到了晚年时,生了病,发起高烧,他竟然不顾身体,执意阅读。

  热爱读书,犹如生命

  中南海毛主席的故居已经对外开放,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的卧室里、书架上、办公桌甚至卫生间都摆满了书,是的,毛主席就是这样,走到哪里就阅读到哪里,并且总是挤出时间来阅读。这是他青年时就培养起来的好习惯,这样的好习惯,一直延续了一生。

  毛主席床前有一盏灯,这盏灯一年四季都在亮着,这是毛主席的警卫员对他的评价。毛主席对书籍的热爱宛如生命,正是这些书籍陪着他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他时常在读书中睡去,第二天醒来,第一时间便翻开继续孜孜不倦地阅读起来。

  图 | 毛泽东在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时间已经安排得很紧凑,但是他老人家很善于利用休息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毛主席酷爱游泳,尤其是冬泳,每每在下水前的几分钟,在岸边活动的那一小段时间,他都会阅读几句诗词歌赋,游泳上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休息,而是寻找书籍。

  去外地视察工作,他也会精心准备一大箱子书,如果自己抽不出身,就会列一个详细的书单,叫工作人员帮忙准备,到了工作地点,便如同还在北京一般,卧室里、书架上、办公桌都摆满了书,爱不释手。

  一次出差去武汉,正值夏季,天气异常炎热,毛主席依旧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读书,灯开得时间长了,愈发地热,主席一时间汗流浃背,看到主席出汗了,一旁的工作人员急忙去拿毛巾递给主席,毛主席自嘲地说:“你看看,学习知识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图 | 毛泽东在工作

  毛主席读书不分地点,不管时间。一次在列车上,主席同随行人员讲完话,便又去读书了,那时他读的是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这本书已经很旧了,纸张泛黄,字小,又在飞驰的列车上,晃荡不停,即便一般的小年轻都不一定能看得见,可是主席却拿出了放大镜,一页一页地看着,全然不顾外界环境。

  一年除夕,全国人民都洋溢在新年的喜悦中,这天,工作人员特意给毛主席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敲开主席的房间时,毛主席正在读书,工作人员说:“主席,吃一点再读吧。”只见毛主席拿起筷子吃了两口便停下了。他就是这样,读书的时候忘记吃饭,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页快读完了,读完我就去吃”。

  “觉可以少睡,饭可以少吃,书可不能少读啊!”

  图 | 毛泽东在延安

  毛主席读的书籍涉及各个领域,有古典文学,有政治经济,有诗词歌赋,自然也有外国名著。从别人那里听说到自己还没有阅读过的书籍时,便第一时间要工作人员买来或者借来阅读。

  一次邵华在与毛主席聊天时,谈到最近在阅读的名著《简·爱》,详细阐述了故事中的男女爱情,认为爱情应该是简单的,是纯粹的,是平等的,毛主席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后来的一天,对《简·爱》有了新的感受,便去找毛主席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却看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简·爱》,原来上次自己说完,他便叫工作人员借来这本书看了。

  毛主席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

  工作人员见毛主席的书到处摆放,显得杂乱无章,便萌生了给主席收拾一下书籍的想法,可是毛主席拒绝了,他说,书是要读的,不是装潢门面的,有些人把书锁在书橱里,实际是不看的,我们要做工作,想抽出专门时间读书是不多的,我到处放书,随手拿来,读上一页一段,多方便啊!

  图 | 毛泽东阅读《人民日报》

  毛主席读书,并不是走马观花地读,而是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在一次交流《红楼梦》时,毛主席说:“《红楼梦》这本书,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主席正是这么做的,许多书籍,他青年时便读过,但是一直到晚年,这些书依旧多次研究。

  工作人员曾劝毛主席要劳逸结合,整天这么读书,不休息,身体受不了,毛主席却不认同,他认为,看书累了可以看报,看大书累了可以看小书,读书也是一种休息。

  在阅读过程中,毛主席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勾画出来,并且在一旁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才能读得透彻,对书里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他甚至还能发现书里错误的地方,一个用词、一个错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博古通今,为我所用

  读书可以明事理,知兴亡,总结经验,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图 | 毛泽东讲话

  毛主席读书深受父亲毛顺生的影响。年幼时,毛顺生就告诫孩子要读有营养的书,不能读杂书,但是可以读《三国演义》,毛主席对这本书很沉迷,一时间爱不释手,甚至在上课时也会偷偷拿出来看,真是一个十足的“小三国迷”。

  后来随着参加革命,加入到红军队伍中,《三国演义》的战争思维对他启发很大,在井冈山上,毛主席还特意嘱咐,如果在打土豪的过程中发现有《三国演义》的藏书,一定要带回来。

  毛主席最喜欢的名著,当属《红楼梦》了。

  在井冈山期间,工作累了,毛主席便会与贺子珍谈论文学著作,自然少不了《红楼梦》,贺子珍直言她不喜欢《红楼梦》,尽是一些谈情说爱的场面,十分无趣,毛主席反驳她的评价不公正,它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是好人与坏人之间的斗争,是新思想与封建之间的斗争,书中描述,宛如今日。毛主席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甚至后来说过“这是一本很好的社会政治小说”。

  图 | 毛泽东在看报

  毛主席为何如此喜欢《红楼梦》?据毛主席专职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回忆:

  其一,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很高,毛主席对书中人物塑造和语言描述十分欣赏;其二,《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又表达着对光明世界的追求,毛主席认为此书体现了“古代民主文学的传统”;其三,通过阅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封建王朝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毛主席一生共读过几次《红楼梦》,谁都不知道,但有资料记载,毛主席曾在公开场合对不同的人讲过,《红楼梦》至少要看五遍以上,并且在中南海毛主席的故居,存放的《红楼梦》有20多种,这些书密密麻麻写着笔记,有的折了一个角,有的夹着纸条当做书签。

  图 | 毛泽东在延安

  在杭州期间,毛主席与浙江公安厅副厅长王芳登玉皇山时,无意间聊起了《封神演义》,谈及纣王为何被周武王打败时,王芳说:“纣王宠幸妲己,红颜误国,乱了朝政。”毛主席直言不对,纣王的失败是军事上的失败,他采取的是分兵把守的方案,而周武王用的是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办法。

  毛主席又说:“看来蒋介石没有看过《封神演义》,要么看了没有真正看懂。蒋介石搞的就是分兵防守的办法,我们用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的办法,所以被我们打败了。”

  毛主席不仅自己读书,还会从别人身上学习学问。一次与徐涛聊天中,无意间说到自己对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少,而正好对此领域有所了解。后来,毛主席多次询问徐涛“石油怎样开采、怎样提炼、有哪些用途”的问题,徐涛回答不出来时,便回去查资料,再给毛主席作答。

  图 | 毛泽东在杭州居民家阅读《杭州日报》

  一次,徐涛询问毛主席,“主席,您是在有意考我吧!”毛主席说:“我哪里是在考你,是你在帮助我读书,帮助我学习知识。”

  1959年12月10日-1960年2月9日期间,毛主席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读书活动,号召阅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当时中国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人出现了“左”的错误思想,毛主席发现了其中问题,要求大家“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将问题纠正过来。早在1958年到1959年期间,毛主席就对这几本书仔细研究过,他认为,这三本书有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体系,读来可以更好地思考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图 | 毛泽东阅读《人民日报》

  这次,毛主席不再是一个人阅读,而是号召大家一起阅读。他写了一封信,要求中央起带头作用,各市、自治区、地、县的共产党员们都参与进来。

  毛主席挑选了几个人和他坐在一起,共同读书,但当时中央许多同志在第一线指挥工作,忙碌得很,想把所有人召集起来,显然是非常困难的。经过主席再三思考,可以把党内理论水平很好的同志叫来,毕竟许多文件、决策,都是由他们起草的,他们的思想水平较高,他们的认知对高层决策有着深远的作用。

  于是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人陪在毛主席左右,共同开始了这场特殊的读书活动,期间,刘少奇、胡乔木、陶铸等人陆续阶段性地参加进来。

  图 | 毛泽东组织干部杭州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这场活动的形式也很特殊,上午每个人自己读,下午则由一个人领读,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毛主席以平等的态度参与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场读书活动可谓“空前绝后”,很好地总结了问题,提高了思想觉悟,带着问题阅读,达到学以致用、更加认真地去思考和研究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目的。

  晚年患病,为了读书,竟然不顾医生劝阻

  晚年的毛主席,身体不太好,在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时,上汽车的过程中,都显得异常艰难,后来还是他身边的秘书——张玉凤搀扶上去的。可是毛主席依旧喜欢读书,一次高烧39°,医生劝他不要再读了,要注意休息,毛主席说:“我一辈子喜欢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让我躺着,我真的很难受啊!”

  再后来,毛主席得了白内障,眼睛看不清楚东西了,叫医生来给他看,医生说,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了膨胀期,仅靠药物是不行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但手术需要等到白内障长成熟的时候才能进行。

  图 | 12.毛泽东在视察途中

  毛主席的双眼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内心可愁坏了,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读书,不得已之下,只能叫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卢荻帮忙。卢老师在主席身边待了八个月的时间,期间,毛主席想看古典文学作品,卢老师就念给他听,想看现代文,则由张玉凤来阅读。

  1975年7月23日,毛主席的白内障手术在唐由之医生的主刀下进行,为了确保安全,医疗组的组员让唐医生在自己的眼睛边打麻药练习。毛主席要求一边做手术一边听《满江红》,张玉凤则用钢丝录音机播放起了这首昂扬的旋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图 | 毛主席到新华社

  手术很成功,大概只用了四五分钟的时间,毛主席被送回卧室休息,但不到一个小时就醒了,他要见自己的主刀医生唐由之,并为唐由之写了一首诗: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毛主席给唐由之讲明这首诗的来历,让张玉凤从书架上拿来鲁迅的这本原著给唐医生看,他能够清楚地记得这本书在书架的哪一层、这首诗在书的哪一页。

  唐由之在接下来给毛主席换药的时候,在拆了纱布后,毛主席发现自己可以看见了,能见度已经足够一米,因此告诉唐由之不要换药了,“我已经好了,看得清清楚楚的。”唐由之不同意:“主席,您是我的病人,我要对您负责,刀口只有完全愈合才能和空气接触,否则会感染!”

  双方僵持不下,于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毛主席戴上塑料眼镜。

  图 | 毛泽东

  恢复视力后的毛主席执意看书,医生说什么也不允许,并让毛主席多休息,帮助眼睛尽快痊愈,可是医生终究拗不过毛主席,无奈之下,只允许毛主席一天最多看十五分钟的时间。

  起初毛主席还能遵守医生给他制定的“规矩”,可是过了几天,说什么都不干了,要开始夜以继日地看书、读报、批文件。毛主席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此时为了读书,已经全然不顾医生的劝阻。

  一天唐由之在陪毛主席看书,毛主席看得好好的,突然哭了起来,一旁的唐由之急忙询问主席怎么了。这个时候毛主席做完手术时间不长,眼睛是不能见水的,否则会坏掉。原来,毛主席在看了一首南宋词人因南北分离而感叹时不由得悲从心生。

  图 | 毛泽东

  1976年的一个上午,毛主席让张玉凤找来《枯树赋》给他读,他很喜欢这首诗赋,看过几遍之后,便将书递给张玉凤,让张玉凤检查他能不能背下来。张玉凤认真地看着,发现毛主席居然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他虽然上了年纪,但记忆力还是非常好的。

  张玉凤担任毛主席秘书一职长达十四年之久,在毛主席去世后,她受中央委派,负责整理毛主席藏书的工作,那么毛主席的丰泽园菊香书屋究竟有多少书籍呢?

  据张玉凤描述:毛主席藏书目前全部放在中南海故居的菊香书屋中(这是他晚年经常用来会见外宾的场所),约 1 万余种10 万余册,这是一个中小型图书馆的规模。据图书管理员忻中描述:毛主席讲究认真地读、反复地读,并且不动笔墨不看书,让读书与实践联系起来,毛主席之所以学识那样渊博,知识那样丰富,完全是他读书学习的结果。

  图 | 毛泽东在工作 油画

  毛主席的藏书中,一部分是自己买的,一部分是别人赠送的,也有在过去行军打仗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对书籍的爱宛如自己的生命,不管书籍本身历经多少年,无论纸张泛黄,亦或破损缺失,他都会很用心地保存下来。这里面种类繁多,哲学、自然科学、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政治军事、书法绘画、报刊杂志,甚至还有那些年非常流行的连环画,涉猎之广。

  总结

  毛主席一生喜欢读书,他给自己定义了两个身份,第一是老师,在湖南时,他曾做过教师,第二是学生,他一生读书,是孔夫子的学生。

  学问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巍峨大厦由转砌,万里长征踏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