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一学校一班47人40个班干部
乌鲁木齐市一学校一班47人40个班干部
一个班47名小学生,有40个班干部。除了大家熟悉的班长、课代表等职务外,负责关灯的叫“灯长”,负责发午餐的叫“餐长”。这种人人“当官”的现象在乌鲁木齐小学并不罕见,而对这种做法,却是有赞有弹。
昨天中午11点40分,记者来到乌鲁木齐一所小学,学校正在吃加餐。一年级(5)班的封泽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逐个发包子,他是班里的“餐长”,负责同学有秩序领餐。
“站好队,不要挤!”封泽板起脸对两名打闹的同学大声训到,很威风的样子。
像封泽一样,班里40名学生都是班干部,有检查预习的,有健康小卫士,有负责浇花的等等。谈到各自的职责,“当官”学生都跃跃欲试,在孩子们看来,管理其他同学很值得骄傲。而其余没有“当官”的学生却有些黯然。
当记者问到没有“当官”的刘琦时,他显得无所谓:“我还不爱当呢,等我期末考100分,我要当班长!”
新的班干部制度实施以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二年级的李尚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因为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他当上了“领读长”,负责领同学早读。
首次尝到了当班干部的滋味,他对自己要求更高了:“我要领读好,还要纪律好,才能管住其他同学。”
该班班主任吴老师说,从前,班干部总是集中于少数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的管理潜能未得到开发,现在学校就是要提供一个平台,让每个学生在学会自我管理的同时管理他人。
身为德育主任的周老师认为,此“干部”非彼干部,这不是“当官”,而是一个对应着某种工作范围的岗位,用让孩子感到有荣誉感的职位来强调一种责任感。她说:“如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岗位上的事,关门的能每次都关好门,擦黑板的能擦好黑板,班级这个小社会就和谐了。”
在班里竞选班干部,孩子就需要在班级工作中学习如何与同学沟通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协调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锻炼。然而,当这种锻炼机会变成了相互攀比,甚至出现“官本位”现象,就需要考虑是否合适了。
家长李玉新的孩子上三年级,上学期被选为体育委员,这学期不再担任班干部。这学期班里只有5名学生没有当班干部。
“选完班干部那天,儿子很失落,没选上觉得很丢人。所以,我不赞同班里有太多班干部,会对孩子心理有影响。”李玉新说,有家长还会因此去找老师,“走后门”让孩子“当官”,这样就违反了选班干部的初衷。
就这一问题,市党校副校长何卫刚认为,小学教育对孩子未来的人格塑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哪个学校率先取消班长、副班长,从小树立孩子民主、自觉的意识,我认为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为什么一定要用管他人的方式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呢?有职位就有责任,没职位就没责任,这样的方式还是非常有问题的。如果让孩子先入为主地认为职位首先就是管理别人的,高人一等,如果孩子的自豪感建立在拥有职位的基础上,那就是培养孩子“官本位”的意识了。(记者 陈彦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