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首日迎来沪企业减负政策!提振中小企业商业信心
原标题:远程办公首日迎来沪企业减负政策!提振中小企业商业信心
在2月3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公布: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担,将实施以下减负措施,包括: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从今年起将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年度(含职工医保年度)的起止日期调整为当年7月1月至次年6月30日,推迟3个月;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等。
在记者采访当中,多家科技类中小企业均表示这些措施对重振商业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只为企业减负
“现在远程办公对销售影响比较大,因为没有办法出去拜访客户,关键是疫情的影响不知道持续多久。”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顾捷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分享了他的担忧和思考,“持续两三周大家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持续三四个月,很多企业应该是顶不住的。大部分的企业年前发了年终奖,很多企业其实年前都是把债该还的还了,该付的付了。目前的情况是大家没法开源,又没法节流,公司还得房租、工资什么都得付,是双重的打击,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他告诉记者,公司以科技研发为主,元宵节后上下游供应链的工厂才逐渐开始复工,目前疫情对公司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办公效率上。
“作为初创型企业,我们非常关注现在的政策动态。这些都是对企业有现实意义的利好。”上海诠视传感有限技术公司的情况与之也有一定相似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年后有大量订单交付,疫情的发生打乱了原有的生产计划,需要推迟开工,配合的供应链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整体而言,政府能够迅速地在疫情期间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我认为不仅仅体现了对于企业的关怀和支持,更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稳定民心,使得民众和企业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企业极大的支持。”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廖春元告诉第一财经。
廖春元给记者做了这样的人力成本推演:如果按照一个人力1.5倍的薪资计入人力成本,其中1.0的成本是必须在疫情期间正常发放的,而额外的部分也不低,这势必会加重企业的现金流负担。延长社保缴纳的期限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让企业把资金用到最紧缺的人力上,不仅为企业减负,更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
政策刚刚发布,可可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岩就在朋友圈转发点赞。他告诉第一财经,上海的政策主要从社保、就业、培训方面给予的力度,缓解疫情可能带来的员工失业潮等。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不少创业公司面临挑战。一位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客观地讲,基本上90%的创业企业会受到影响面临挑战。现在的局面如果持续6个月,大量的创业公司会面临亏损、现金流危机、裁员潮、严重的乃至倒闭。”与此同时,从全行业来看,疫情打乱了投资机构在融资和投资方面的节奏和计划,整体投资步伐放缓,这无疑让原本就处于资本寒冬中的初创科技公司雪上加霜。
同时,也有企业家高度评价了政策中鼓励的在线培训方式。既能够通过不出门,有效地阻断疫情,响应国家政策,也能够不耽误员工和企业培训发展需求,还能够在特殊时期拉动线上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一举三得。
企业期待
在记者采访当中,还有不少企业地向记者表达了期待在给予中小企业的贷款等金融政策、中小企业的房租压力等减轻现金流方面能够获得更多支持。
“尤其对于科技类中小企业而言,这类企业研发类岗位较多,人员工资较高,产品或项目研发周期长,实现盈亏平衡时间较晚,很多企业依赖外部股权投资的资金注入,在疫情对股权投资行业有明确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这类企业更需要资金方面的外部金融政策支持,尤其对于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贡献的中小企业更要给予定向的支持政策。”王岩表示。
他呼吁,对于科技类企业及其员工在疫情期间的纳税希望也能给予酌情减免,科技类人才及科技类企业是中国的未来,建议政策、企业及个人分担疫情对社会造成的损失,重拾信心,继续走向稳步发展的轨道。
一位上海新能源汽车企业CE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汽车行业而言,是价值链最长的行业,供应链的影响对车企有放大和滞后的效应,政府政策的出台有望缓解企业面临的一部分短期压力,同时期待后期有更多举措支持。
上海一家医疗设备企业CE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府出台为企业减负的措施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长期来看,继续期待政府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减轻税负,疏解资金压力,开拓国际航路等等。现在企业面临的压力不小,一方面是对外贸型企业未来的出口是大问题,因为相关国家已经停止航运;另一方面对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工人生产工人用的口罩也需要得到保障。
在采访中,多个企业家接受都强调了一点:共渡难关。“政府承担一点,企业承担一点,员工也承担一点,大家都承担一点。”
(责任编辑:D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