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经》不平安,网友:小学生的作文敢这么写吗?

  

  最近,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贺电的一本《平安经》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这本书共20多万字,但是外观装帧非常精美,古风俨然,看起来非常像一本高深莫测的“鸿篇巨制”,定价299元,也远高于目前一般图书的定价。

  在权威部门对该书做出定论之前,《平安经》不仅在电商平台公开出售,而且得到地方媒体和有关人员的大力推介,不仅被誉为“包罗万象的小百科全书”,而且举行了大型公益朗读活动,真可谓风光一时。

  

  那么,《平安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为什么在某些人极力吹捧之后会发生“剧情反转”呢?其实,但凡有机会翻看一下《平安经》内容的人,都会很快找到答案。因为《平安经》的“文风”确实相当“雷人”。比如书中一篇《各年龄平安》写到:“初生平安,满月平安,百天平安,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4岁平安,5岁平安,6岁平安,7岁平安……”一直写到99岁平安。

  这种写法,堪称刷新了人们对文学界和出版界的认知,因为自古以来中国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还从没有出现如此无聊和繁琐的罗列。有网友读后曾以质疑的态度评论说:“就《平安经》的这种写法,试问小学生的作文敢这么写吗?小学生这么写,作文本早就被老师给扯得稀碎。”

  这位网友说的并不夸张,因为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语文老师一再强调的就是“言之有物”,不要单纯为了“凑字”堆砌一些没有意义的文字。记得有一个关于小学生写作文的笑话:老师让写一篇600字的作文,一个小学生就写自己养了一条狗名叫“里拉”,有一天他带着这条狗外出,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他就大声呼唤狗的名字“里拉,里拉,里拉……”。这个小学生一直写了大约300个“里拉”,一看字数够600字了,就不再写了。

  

  但是,小学生为了凑字连写300遍“里拉”毕竟是一个老师教育学生的“段子”。而《平安经》的作者作为副厅长,而且还具有双博士学位,再用这种小学生都被禁止的“手法”搞创作,就不能不让人质疑了。

  尤其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平安经》通篇都是这种超乎阅读极限的简单罗列。比如作者写《中华港口平安》,罗列了“上海港平安,深圳港平安,宁波舟山港平安,广州港平安,青岛港平安,天津港平安……”,按照这种“写作”方式,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写出上百万字的“大作”。但是,有什么意义呢?不过白白浪费时间和社会资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