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我省初中校长首创“自砺教育”
楚天金报讯
图为:黄校长发自砺教育期望卡
首席教育记者赵莉 通讯员白一鸣
今日,湖北华一寄宿学校秋季运动会进入第二天。同华一寄宿所有的学生活动一样,运动会从会徽、吉祥物设计,到开幕式、赛事安排,再到现场秩序维持,都是学生志愿者们自主完成的,仅会场当天所涉志愿者就达300余人。
“我们为这个活动准备了半个月,虽然学习比较紧张,但是时间挤挤还是有的。”运动会裁判员志愿者李同学告诉记者,他的小学同学听说华一寄宿把这么大的活动都“丢”给学生们去安排,惊讶得“下巴都掉下来了”。
华一寄宿有一套完整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自砺教育全年活动进程”,校级运动会、文化节,年级组的艺术节、读书节、辩论赛等大小活动,全部交给学生们去“折腾”。
“不给孩子们机会,不让他们多试试,你就永远不知道他们原来这么棒!”博士校长黄恒忠说,学生们在“活动自治”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心理自尊、性格自强、行为自律等等。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是我省民办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校内一有“风吹草动”便能够在网上引发热议的一所学校。这样一所每年有近三成毕业生可升入华师一附中的民办校,究竟有着怎样的教育“招数”?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自砺”—横亘时空的文化力量
采访中,黄恒忠不断接到家长的电话祝贺—他入围了“武汉市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评选80强。他淡然一笑,将话题扯回他的学校,他的教育教学管理。
华一寄宿成立于1996年,是在当时华师一附中初中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与同时期的所有民办学校一样,华一寄宿与风雨同行,在其十八年的发展历史中,浓缩了整个时代十八年的风雨变革。黄恒忠1998年9月起进入华一寄宿工作,在这16年的时间里,华一寄宿的每一个生死攸关的当口,都融入了他全部的心血与汗水。
2005年,黄恒忠担任华一寄宿校长,“自砺教育”也从此在华一寄宿生根发芽。提及对“自砺教育”的诠释,黄恒忠如数家珍。“我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是‘人文科技并重,传统现代结合’,我认为‘自砺’二字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最好融合。我很早就提出‘自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五自’,即心理自尊、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性格自强。”黄恒忠说,“自砺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9月迎新工作,学校要求家长不进寝室,寝室的内务整理全部由初三年级的志愿者协助初一新生完成,让学生一进校便感受到生活自理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砺教育”,2010年黄恒忠完成了华中师大教学学院博士学业,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中为数不多的博士校长。
“绿色升学率”—关爱学生的核心动力
毕业年级晚上10时下晚自习,10时半寝室熄灯,非毕业年级9时半熄灯,严禁学生挑灯夜战学习;中午,学生们被赶回宿舍午休;每天,学生们要保证户外活动一小时—这已然是华一寄宿多年来形成的传统。
作为一名民办校校长,黄恒忠认为生存不易,不断创新、办出特色,优于公办教育,才是出路。他提出了“绿色升学率”,即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升学率,而应保证学生们在全面发展、提高其素质的前提下提升升学率,“高升学率不是坏事,但不应该去牺牲更为宝贵的东西”。
与12年前的人事管理改革一样,学校又在动真格推行改革了,遇到了更大的阻力—不少家长不买账,他们明确表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了,不要全面发展,不要素质教育。“那怎么行,我不能让学生将来恨自己的母校,我们要传授给学生令其终生受益的能力,而绝不只是一个分数”。
2013年春季开学,学校开始推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们,自己退居到引领者和帮助者的位置,每堂课上教师讲课时长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们实行对座、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一推出,便有家长“声讨”。部分初三毕业班的家长们则围堵黄恒忠,希望他停止这项改革。黄恒忠向每一个家长承诺,学校的教师有这个能力掌控局面!在志同道合的家长的支持下,该校高效课堂推行至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中考成绩也没有退步!”
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学校的中考实现了“三连冠”—平均分、普高率以及重点度均为武昌区中考第一名,每年毕业生中有近三成学生可以进入华师一附中。
在华一寄宿,初中英语改革实验班已经走到第四个年头,在其基础上,中美直升班今年落户该校。直升班学生实行“8+1”培养(学生每年在国内学习8个月,在美国学习1个月),3年后可直接升入美国公办优质高中,参加美国高考。黄恒忠不曾“消停”地创新,“中国教育要和国际接轨,家长有这个需求,民办学校应率先抓住发展契机。”
2014年起,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该校还倡导全校教职工全员开设选修课,目前该校每学年开设的选修课达80余门,每周二三下午,学生们便可享受到70分钟的选修课。
家校联手—合力呵护每一颗心灵
吴女士是学校九年级学生家长,秋季开学时,她拿到学校本学期的“行事历”,作为942名家长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她有权利到校参与学校的教学以及后勤的监督管理及建言,她要做的事就是提前预约入校,“上学期我们参加了期末考试的巡考,还给食堂提了建议,觉得学校还蛮重视家长的想法。”
事实上,随着华一寄宿在全省声名打响,社会对这所名校的关注越来越多。2010年开设初中英语改革实验班;2013年春季开学推行的高效课堂等,均引来家长们的热议。每一次,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质疑的声音。“我愿意听到家长不同的声音。”在黄恒忠看来,家长们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说明他们真心实意希望学校办好。
2014年2月至今,华一寄宿给全校1950名家长下发了告家长书,征集家长志愿者协会成员,最终回收942份,占比约为1/2。学校的想法是,用家长们的智慧共同把学校办好,下一步学校还考虑让家长们参与选修课的开发。“民办教育不应是封闭的,也不应回避问题,把家长反映的问题包裹住,迟早会出问题的。”黄恒忠坚信,所有希望学校办好的家长,和他是志同道合的人。
牵手世界—让社会认可华一学子
回顾自己在华一寄宿学校从事管理工作的12年,黄恒忠感慨万千,对于入围最佳影响力校长,他感到欣慰。
1992年他华中师大毕业留校,被安排在华师一附中从事数学教学,获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称号,带领学生获奖无数;1998年,老校长李水生说服黄恒忠去闯一闯,到民办的华一寄宿去当老师;2002年担任校长助理,2005年正式担任华一寄宿校长……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但是黄恒忠却觉得幸福,幸福感来自于进步中的学校、变化中的老师和成长中的学生。
黄恒忠认为,国内的基础教育千篇一律是不争的事实,能够拿出来比的就只有升学率,教育缺乏活力。社会应该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给予民办教育支持和扶持,放手让民办教育去做点事,“越来越多有特色的优质民办教育涌现,便可促进公办教育的改革创新,这样有利于教育和人才的多元发展。”
从2012年起,每年走进华一寄宿的新生都会拿到“自砺教育期望卡”,三年后的毕业典礼上,大部分学生可以达到学校的要求,取得“自砺教育合格证”。“自砺教育”是黄恒忠的原创,他希望这一能够让学生们受用终生、实行过程化评价的素质教育方式,更好地发挥作用。他期待某一天,“自砺教育合格证”能够成为学生求学的“垫脚石”,能够为国内外高中所认可,而黄恒忠正在为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