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上線
2020年是《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資訊化“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國教育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在新冠疫情複雜形勢的倒逼下更為迅速地駛入快車道。“變革”真正成為“網際網路+教育”發展的年度關鍵詞。
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對“停課不停學”指導意見的執行落實,既是抗疫的應急之舉,又可以看作是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的階段性成果檢閱。在這一大規模實踐中,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品質評估標準和體系不完善、資源共用機制缺失和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等問題逐漸顯露。
教材是教學的核心資源,是體現國家意志和傳承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構建全媒體、智慧化、深交互的數字化教材體系和優質學習內容並使其在真實學習場景中得到有效應用,實現數字教材應用模式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是産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建設教育資訊化2.0的戰略部署要求,滿足現實需求,中教雲集團加速推動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了以“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為代表的一站式數字教材服務平臺體系,並於近日正式上線。
“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以實現教育現代化總體目標為導向,以多元融合、眾創眾籌的理念為引領,通過技術驅動和科技創新,建立起公平、可信的共用機制。
平臺依託自主研發的核心專利技術,匯集前沿教育研究機構、教育出版企業、教育資源廠商以及教育教學服務企業等多方資源,通過教育資源標準體系的建設,搭建優質教育資源池,平臺共用資源渠道,利用平臺優勢保障智慧財産權,實現數字教材與各類教育資源的無縫對接,從而為各級教育部門和廣大師生提供多元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以及完整、系統、高效、智慧的智慧教學服務,成為未來的教育行業創新引擎。
嚴準入,建立線上資源標準
作為承載 2035 國家戰略的“網際網路+創新教育”平臺,其以國家課程標準和網際網路資源建設標準為參照係,建立科學嚴謹的資源準入標準體系,包括資源技術標準、資源元數據標準、平臺數據標準和介面標準等,向廣大師生提供正規版權、政治正確、科學系統的優質數字教學資源,確保教育部門、學校及廣大師生安全、科學、高效的使用。
強融合,聚集多元數字教材
平臺獲得國內多數主流出版社原版數字教材的授權,目前已接入人教版、外研版、北師大版、蘇教版、教科版等眾多版本數字教材,是國內版本覆蓋全面、類型相容多元、資源融合豐富的數字教材綜合服務平臺,為各級教育部門帶來極大便利;避免教育部門重復採購及登錄多個平臺賬號,進而可以一站式完成各類管理、教學及應用工作,從而助力優質數字資源全覆蓋面。
新生態,重構共用開放平臺
平臺以各版本數字教材為主線,建立統一的數據內容分類標準,實現各類數字資源與數字教材的有序重組,構建了以數字教材為核心的優質資源和課程教學內容産品體系,支撐數字教材及課程資源的生産、整合、沉澱、下發一體化服務;並建立了共建共用激勵機制,探索利用市場機制,激發教育服務行業內生動力。
全智慧,創新教育教學服務
平臺以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和戰略任務為理念,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VR/AR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基於多維度、系統化、生成性的教育教學行為大數據分析,建設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支撐的課堂教學服務及管理規範,為廣大師生提供智慧、互動式、情境化、沉浸式的課程教學學習體驗;同時可實現智慧優化,資源共用、教學支援、學情分析併為教學管理決策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該平臺的上線,是中教雲集團緊密跟隨國家教育資訊化推進步伐,響應國家政策及發展戰略的積極實踐。中教雲集團是國內少數在應用層、平臺層和資源層的主要核心業務模組上都有佈局的企業,並由此從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學習協同三個緯度進行業務佈局和産品研發。集團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教育體系,基於 ABC 融合技術底盤+物聯網+VR/AR/MR 的科技手段,通過創新智慧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嘗試,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提供人性化的、科學化的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並不斷探索“網際網路+”條件下教育發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