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的国际案例
“有一万个理由离开学校,这是我做的最正确决定。”瑞贝卡是美国俄亥俄高中的学生,成绩出类拔萃,但高一时,她选择离开学校在家学习。
在家上学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有多年历史。
在美国,在家上学拥有合法地位,还有专门针对“在家上学”的教材;俄罗斯也明确规定,儿童可以在教育大纲规定范围内单独接受知识;在我国的台湾地区,“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办法”已经正式出台超过十年,在家上学的学生年满十八岁,就能以同等学力进入大学。
但总体看,国外在家上学虽有合法身份,但疑虑依旧存在,争议之声未绝。
美国:瑞贝卡的“最正确决定”
高中生瑞贝卡为何逃离学校?
“在学校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总会让你感到压力,从来没有时间坐下来想一想‘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瑞贝卡向《环球》杂志记者这样解释。
而在家中,她可以和她父母讨论学习计划,然后通过网络学习课程。“通过网络确实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虽然这种学习方式违反传统,但我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要多。”
州图书馆也是瑞贝卡常去的地方,在成年人纪实图书区,她会选择一本感兴趣的书,然后花几天时间钻研。最近,瑞贝卡迷上了暗物质。“在学校里做任何事情都是浅尝辄止,很难深入。”
遇到难题,瑞贝卡会打电话咨询老师,当然,如果对答案还不满意,她就抛却杂事专心思考这一个问题。
每周一,瑞贝卡会到附近一所小学教艺术,闲暇时,则去旅行或去附近小学做义工,在她看来,旅途、与小学生的交流也是在学习,因为“处处都是学校”。
如今,瑞贝卡已提前高中毕业,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特意多修了几门选修课,思考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
同时,瑞贝卡还在学习斯瓦希里语和西班牙语,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学古希腊语和意大利语。“或许家庭学校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它使我能够自主地制订教育规划,给予我更多的呼吸空间,以及现在的教育体制无法提供的很多东西。”
美国这种在家上学的学生已有150万人左右,年龄多在5至17岁,占美国学生的2.9%。
数据还显示,美国一些最优秀的大学常常接受家庭学校的孩子入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家上学的孩子更成熟、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性,对大学的准备更充分。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各州陆续出台相关法律,确认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1993年秋季,“在家上学”在50个州全部实现合法化,但每个州规定各不相同。
有些州将家庭学校纳入私立学校类进行管理,考试成绩、教师资格都有明确规定;有的州则要求家庭学校满足所有普通学校规定,定期向学校或地区教育局报告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进度,参加州统一考试;有的州只要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承认的学校考核就行了。
美国学生在家上学的学习方式非常灵活,他们由家长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并选择教师。家长们或自己授课、或聘请家教、或与其他的家庭联合,共享教师资源和学习资料。
同时,大多数家庭学校的孩子每周都有时间到附近的正规学校上学、参加考试等。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拒绝把孩子送往学校,美国教育学家们开始担心,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会使社会付出惨痛代价。”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儿童多来自有兄弟姐妹及父母双亲为白人的家庭,学习效果与家长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有直接关系。
教育专家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的教育主要依靠父母,如果家长缺乏教育经验,教育方式不当,再加上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会严重影响孩子成长。
批评者指出,在家上学缺乏美国联邦级别的监控,师资水平也无统一认证标准,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一些州在监控在家上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能否大规模推广此类教育方式,还是未知数。
俄罗斯:卡斯塔涅达太太的选择
纳塔利娅·卡斯塔涅达家里有两个孩子,孩子们都没有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接受教育。如今,大儿子已经完成了四年级的课程,小女儿完成了一年级的课程。
卡斯塔涅达对《环球》杂志记者说:“这么做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变得健康和快乐。”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很丰富:在音乐学校上课,在武术俱乐部训练,还游泳、画画、玩耍、做早操、吃健康的食物、参与家务劳动……
“学习的时候,并不需要让孩子完成教科书上的所有习题,一些可以深入研究,一些则略过就可以了。”卡斯塔涅达这样分享教育心得,“需要灵活处理,这样才能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
1994年,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颁布条例为“在家上学”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承认了在家教育经历的合法性,但在家上学必须达到俄罗斯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
在俄罗斯,在家上学的孩子必须在普通学校注册。家长可以根据需要在小学、初高中任意阶段决定孩子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形式,在开始之前,还要写一份申请给教育主管部门,然后由其审核,只有通过审核才允许孩子在学校注册,在家中接受教育。
同时,家长和孩子所注册学校还要签订合同,写明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为家长免费提供教科书和教学大纲。
同时,学校还要对在家上学的学生进行考核,要求他们按规定参加学校考试。如月考、季考或学期、学年考。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继续在家上学,否则就要回学校上课,而通过学年考试的学生才可以升入高一级的年级。
如果家长觉得家庭教育吃力或者效果欠佳,也有权利在任何阶段决定返回学校接受学校教育。
教育管理部门对在家上学的学生的毕业考试有严格规定,其义务及要求与普通在校学生相同。学生必须参加统一毕业考试,合格者才获得相应教育程度的国家证书。
据俄罗斯教育部的统计,俄罗斯每月花在每个小学生身上的培养费用是500卢布(约合93元人民币),按照规定,凡是获准进行家庭教学的家长都可以拿到这笔补贴,有些地方政府还会额外再给一些补贴。
尽管政府不反对学生在家上学,但选择家庭教育,对家长来说并非易事。
一位名叫斯维特兰娜的母亲这样说,支持自己进行家庭教育的人只有丈夫和孩子,其他亲友都坚决反对,“他们恐吓、威胁、责怪、抱怨,甚至怀疑我脑子出了问题,还声称要跟我断绝关系”。
“不过儿子已经按照我们给他安排的教育方法完成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考试结果显示我们的教育方式已相当有效……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台湾地区:“学校教育不是我们的菜”
周一下午,当其他同龄人都坐在教室里上课时,15岁的慧洁刚刚结束“饥饿十三”大型公益活动,活动是她和几名高一学生一起策划的。
“宜兰的八百个高中生被我们集中起来,十三小时不进食,尽管感觉很饿,但通过体验,觉得生活在台湾有饭吃,好幸福噢。”慧洁在宜兰的家中向妹妹分享着活动经验。
陈慧洁的父母在教会工作,工作灵活,闲暇较多,因不希望家里的四个女儿为升学压力所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陈慧洁就在家学习。
她对《环球》杂志记者说,自己会和家人一起规划学习时间,“早上起来念书,写功课。我们家没有固定的课表,常常以一个礼拜为单位,父母会规定每个礼拜要读完什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看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学期我还常去大学演讲,讲自学的经验和主办公益活动的收获,所以念完功课的话,我还会准备演讲的材料。”
在台湾,和慧洁一样在家上学的学生约有2200人,年级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之间,他们不进入学校系统,依靠家庭教育及社会资源进行学习。
1997年,4个来自台北的学生家长向教育部门申请,希望让孩子在自家上学。次年,“在家上学”开始在台北试行。1999年,在家上学在台湾合法化。按照规定,适龄学生可以选择在家学习的方式完成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课业。
按照规定,如家长希望孩子在家完成教育,要根据学生户籍所在学区进入学校编制,让他拥有学籍。每年开学前,学生以及家长要向学籍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并向教育部门指派的评鉴委员提出该年度教学计划和目标。经审核通过,才可以在家自学。学期结束前,自学学生要有“成果发表”,要定期接受根据教育部门课程大纲为内容的“自修学力鉴定考试”。
陈慧洁介绍,每个学年开始前,她先拟定本年度学习计划,再交由父母讨论。出于对公益事业的兴趣,每年她都会参与主办一场大型公益活动,事后会写成报告和学习功课的心得体会一起交给学籍所在学校,学校会根据她的报告给她评分。
慧洁说,很多人会认为在家上学的学生会比较“宅”,不太会与其他人相处,但每年组织公益活动让她有接触其他人的机会,除了学习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她认为自己和在校上学的同伴们没有什么不同。
在台湾,“在家上学”包括在家自学、团体自学或机构自学三种模式。许多在家上学的人都会通过网站、社会团体等途径寻求志同道合者来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各地也建立了不少“在家上学联盟”。
台湾保障教育选择权联盟发起人陈怡光的一对儿女也一直在家上学,他认为“学校教育其实不一定不好,只是不是我们的‘菜’。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是迫不得已,因为小孩在学校被欺负,或因学习压力太大对身心成伤害。”
台湾的教育模式灵活,“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办法”已经正式出台超过十年,“在家上学”的学生年满十八岁时,就能以同等学力进入大学。
目前台湾大学入学有学校推荐、个人申请以及统考三种渠道,而台湾考试中心拟在2015年加入第四种——特殊选才。陈慧洁就表示:“考大学目前不太担心,特殊选才为我们这些在家上学没法得到学校推荐的学生提供了新的选择。如果在公益方面继续努力再取得一些成绩,上大学应该没问题。”
陈怡光则认为,在家上学团体应该争取更多的权益。他15岁的女儿陈明秀在自学高一课程的同时,还担任新北市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对影像艺术特别感兴趣,她拍摄制作有关花样滑冰的影片也在多个博览会得奖。
但在台湾,大学入学不能通过作品申请,而要看统考成绩,这令陈怡光担心,“特殊人才虽即将成为升学的新选择,但特殊人才的具体标准尚未确定,还需要跟教育部门进一步沟通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