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0】乡村小学的运算式

  央广网南宁1月6日消息(记者刘飞 于子敬)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从2013年起推出大型记录报道,10位记者每年对10个中国基层地点和个体进行持续追踪和样本观察,记录时代、社会、国家的进步,展示微观个体不断递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年伊始,再次翻开民生样本。河北武安棚顶的天空是不是越来越蓝?深圳的城中村黄贝岭又遇到了哪些发展中的新情况?青海阿什努乡的脱贫之路走到了哪一步……2020年,又是一个崭新的十年开启,那些我们一直牵挂、惦念的人,他们又有哪些新的期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年特别报道《你好,2020》,今天(6日)推出《乡村小学的运算式》。

  记者:这钥匙还能开吗?

  黄利:钥匙还没交。

  广西田东县布兵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黄利还留着模范小学大门的钥匙。他曾是这里的校长,全校一共2名教师,其中一人到了退休年龄,学生还剩23人。

  2019年秋季学期,他们被撤并到布兵小学。黄利说:“如果留在这里,按照人数比我们就得(分配到)一个老师。课程怎么安排?学生怎么教?那就得变成复式班。这边的布兵小学开设了很多科目,都有专职的老师教,学生接受的东西可能比我们在那边要好。”

  何日站也和黄利一样,是新到布兵小学的一名老教师。他从1992年开始教书,在陇造小学扎了22年。看着山区小学从一所完全小学缩减成了教学点,学生慢慢变少,最后比模范小学的23人还要少,只有9名学生。何日站说:“山区现在大部分都往外移了。2016年起,原本是24个(学生)逐渐到18个,再到15个,到2019年只有9个了,6周岁的只有5个。人少了,我们那里的老师也老了,50多岁了,安全问题也是有隐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老师通常负责一个年级的全部课程,每天从第一节上到第七节,从数学、语文上到美术、音乐,这叫做包班制。别说去学学用电脑做课件了,黄利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备课。黄利说:“体育是从这里派去一个走校的老师,帮我们上一科而已。所有需要开设的科目都是我们一个人上,一个人包一个班,什么都教。音乐课就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像乐谱我们就不懂了,让他们跟着我们唱,像唱山歌这样,‘do re mi fa so’我们教不了,因为我们没有系统学过。包括美术,画像多少就算多少,有时候画老虎像猫都有。”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经过了自治区一级的评估验收,布兵小学所在的广西田东县撤并了45所小规模乡村小学及教学点。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这里)篮球场也比较大,还有足球场。之前那里没有足球场,都是老师让我们自己玩,在那里踢来踢去。我最喜欢美术,因为美术老师说,画画可以当工程师,画画可以了解图。”

  何日站现在可以专门教语文,一周的课时是过去一天的量,有时间学学新东西。而最让他高兴的是学生们的变化,何日站说:“到这里来人多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很大。你比我,我比你,他们有信心竞争,会有‘我一定要赶超你’的想法。”

  不过,撤并也不是“一刀切”。田东县教育局副局长凌光峰介绍,一些确实没有撤并条件的教学点,特别是山区教学点依然保留。凌光峰说:“有一个村里还有一个点比较远的,现在有7个孩子。这个学期期末结束以后,可能只剩4个孩子。离它这个屯子将近五公里,山路比较崎岖,有一段扶贫攻坚的公路正在建设,如果完成了之后,估计这个村里教学点的孩子们也都要回到乡镇的中心小学上学。”

  撤并也带来了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就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提升。过去包班,老师们把课都上下来就已经不容易。凌光峰说,有些老师撤并后跟他反映,课时少了但怎么把课上好的压力反倒增加了。这也是凌光峰乐于见到的。他说,2020年要再加大对老师们的培训。“考试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很多的孩子(认为)100厘米就大于1米,就是孩子没有亲身体会。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孩子们肯定从直观上来讲觉得100比1大。我(跟老师)说,这节课你不用上课,你带孩子们到操场上画篮球场边界线,5厘米边线的宽度跟28米长的距离。孩子们一看,5厘米就这么短,28米那么长,他们就有概念了,换成厘米做单位来比较,还是有点效果。”凌光峰说。

  日前,又一项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提出,要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要减社会事务进校园;要减报表填写工作;要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黄利也想着,2020年自己和学生都能更投入到学习中。黄利说:“减少一些跟教学无关的事情、没有必要的活动等,让我们老师能够安心教学,让学生也能够安心学习。尤其是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能够跟老师一起合作。”

  撤并后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和住宿管理。这学期,布兵小学学生脖子上挂上了不同颜色的牌子,上面标明姓名、班级和联系电话。不同颜色代表着学生是走读、住校、还是只留在学校午休,方便区分。到了中午和晚上放学时,要出校门的孩子就将牌子给门口的校工看一下。全校626名学生,按学校离家远近有362人寄宿。

  和不少大城市一样,田东县的乡村小学周边生长出了午托班。临近学期末的午后,记者在布兵小学的周边找到了一家前7年都没有出现过的午托班。只不过,经营者辛姐说,她只短暂干过一段时间。

  记者:咱们午托是在这块吗?

  辛姐:现在我都不做了。

  记者:已经不做了,是吗?

  辛姐:之前(人)太少了,人家都在学校住了,都不来这里。在县城人家做得多,我们在农村。十个(人)我都做,可是都不到(十个人)。

  如今,辛姐抱着自己家的孩子看管着一个卖肉的摊位。午休班的广告还挂着。

  布兵小学能够提供相对充足的午休场所,但并不是田东县的每所乡村小学都能如此。凌光峰正在想办法,怎样面对新出现的午托班。他说:“放晚学(家长)来接,中午他就在校外的午托,这是有安全隐患的。但是现在我们校内的宿舍还是有一点点小紧张,如果可以的话,把这拨孩子安置在校内来托管,特别是中午那段时间。下一步我们将探讨这件事。”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布兵小学开始通过宿舍广播给寄宿的学生播放“睡前故事”,一播就播到了现在。

  听了3年“睡前故事”,布兵小学6年级的黄小玉在2019年岁末站上比赛的舞台,终于也说了自己的故事。

  到北京参加比赛的这一趟,她告诉老师她有两个愿望:看雪和努力考清华。

  老师:回去你到时候说,“啊!我到清华大学了。”他们有多羡慕你。

  黄小玉:我以后要保管好这把尺子,我要努力考清华。

  老师:有梦想。

  黄小玉:我现在好希望下雪,明天凌晨三点到五点就会有,所以我一定要期待,到时候我要拉开窗帘看雪,我从来没看过雪。

  2020年快来的时候,黄小玉在北京遇见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