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越高阅读时间越少 百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东北网4月23日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洁净小学、三十三中学、十三中对百名学生进行了读书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了“读书时间多长、喜欢中国名著还是外国名著、‘80后’的作品是否影响自己等”11个问题。从调查问卷显示,年级越高,读书时间越少;学生阅读名著的面狭窄,多数学生只看过中国的四大名著。

  家长们的支持带有“附加条件”

  从103份调查问卷来看,越是到了高年级,课本之外,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越少,多为半个小时,而小学生阅读书籍的时间并不少,一般都在两个多小时。

  从洁净小学30名小学生的问卷中计算出一名小学生平均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40分钟,读书的时间90%以上选择在写完作业或者在临睡前。三十三中43名同学,有40名学生的读书时间都在一小时左右。十三中的30名高三学生中,有14名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有的就是十分钟,只有10名同学的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而且多是利用洗手间或者是课间休息,整块阅读时间比较少。

  “现在孩子阅读时间减少,主因是课业繁重,学校又多为全日制,回到家还需要写大量作业,挤占了看课外书的时间。”一位教育界人士无奈地说。

  从调查数字显示,家长对于孩子读书的支持率达到100%,但是98%以上的家长都会对读书有个附加条件,即和学习相关的书籍。尤其是面临高考的学生,家长更希望孩子阅读和高考有关的书籍,而一些文学类书籍、科幻小说则往往被父母视为“禁书”。

  一位家长说,自己知道广泛读书对孩子有好处,可是面临高考的激烈竞争,不得不做出牺牲。而孩子在继红小学校就读的一位王姓家长认为,孩子更愿意看一些玄幻小说,这些书中存在的一些暴力倾向,并不适合孩子阅读。可是适合现在儿童心智发育的好图书并不多,希望能多出一些像《马小跳》这样的系列图书。

  多数孩子对外国名著不感兴趣

  百余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虽然学生们喜欢名著,但是阅读名著的面比较狭窄,数量也非常少。95%的学生表示阅读的名著中,中国名著居多。仅有5%学生阅读过外国名著,在这些外国名著中,多数人读过《茶花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欧也妮·葛朗台》、《简·爱》等,而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红A字》、《格林童话》等书,很多学生都没有看到过。

  103名学生中,有90名学生表示愿意看中国名著,13名学生则喜欢看外国名著。三十三中八年四班的王宇说,自己更喜欢看中国名著,觉得中国名著更易理解。

  “80后”的作品影响并不大

  在对高三的30名学生调查问卷中,有19名高中生认为“80后”的作品对自己影响不大。19名初中生觉得“80后”的作品没有影响自己,而15名学生认为影响较大。而多数小学生普遍不关心“80后”的作品。

  高中学生认为,“80后”的作品缺乏成熟的思想,以玄幻类题材的小说居多,离现实生活较远。而初中学生认为其作品写的很逼真,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另一种思想,让读者更富有激情。还有学生认为,“80后”作品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思维,与自己很接近,能够接受。

  “80后”的作品,虽然对初中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学生们很少完整看过一两部作品,多数只是看过几个章节。而高中生对郭敬明、张悦然、七堇年等人的作品比较熟悉。

  萧红中学一位姓赫的老师认为,有些“80后”的作家情绪比较偏激,压抑感较重,伤感的情绪多一些,这对于形成世界观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不宜多读。

  广泛阅读让孩子变得成熟

  在103份调查问卷中,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阅读书籍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还能帮助自己克服生活中的诸多困难。

  从作答的问卷中记者发现,学生们希望在读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增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例如,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课外阅读使我得到教育,从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某小学的教导主任表示,学生们可能对真正想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目的,只是想读对自己有用的书,来了解社会。

  哈尔滨市三十三中八年四班的一位同学认为,看书让自己知道只要敢于冒险,运用智慧,社会才能有进步。

  有着20年教龄的初中老师苏娟说,现在孩子通过读书,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处理同学之间关系、解决困难等方面也显得很成熟。

  对于“最喜欢读什么课外书”这一问题,童话、自然以及科普书籍成为选择率最高的类别。记者了解到,六成学生的选择与老师、家长的要求不一致,后者更希望孩子多看名著和教辅书。小学生们最看重的是故事情节,在老师不作要求的情况下,7%的学生有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的习惯。

  课外阅读应分阶段进行

  哈师大教育系的一位张姓教师说,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生理、心理阶段选择不同的书,这更利于学生们的心智成长。

  这位教师说,在小学阶段应该多读一些名著的简易读本,图文并茂的书籍利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消化吸收,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初中阶段应该读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书籍,一些励志、优秀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毛泽东》、《张海迪》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迈向成年人,就要多读视野宽泛的书籍,涉猎面要广一些。

  记者从继红小学、花园小学、十七中等学校了解到,这些学校利用假期,向学生们推荐阅读书籍的书目,并让学生们写读后感,引导学生们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

  资料

  “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