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南,教育事业发展再竖里程碑

  这是一个庄严的历史性时刻!

  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走上发言席时,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委书记李维再次提醒自己:“别紧张,今天的发言可是代表全省向全国推介云南经验啊!”

  2020年5月19日上午10点,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和公布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根据会议安排,云南省和辽宁省被遴选为经验推广省,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全国交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会议公布的名单中,云南省元阳、会泽等9个县市赫然在列。至此,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认定,成为西部第5、全国第22个全省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的省份。对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郑富芝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云南义务教育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云南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一幅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

  云南是少数民族边境省,社会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差距较大,艰苦的自然条件,滞后的经济发展,偏远分散的山区学校,种种不利因素长期制约着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基础十分薄弱,教育均衡推进异常艰难。老百姓对有学上、上好学和教育公平的需求尤为迫切。面对困难,为提高人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云南省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实现“两基”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科教兴省和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

  自1986年起,云南开始实施“两基”,到2009年,随着“人口大县、财困民穷”的镇雄、鲁甸、澜沧三个县“两基”通过验收,云南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云南“两基”的实现,谱写了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辉煌而崭新的篇章,同时“两基”所取得的成就成为云南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云南省于2011年开始筹划,2013年开始实施,计划在2020年见成果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

  十年来,云南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公平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不动摇,不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管理、义务教育学生关爱等“重大工程”,排除万难,披荆斩棘,加快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省所有县(市、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按既定发展规划稳步实现,走出了一条富有云南特色的均衡发展之路。

  在宏观政策层面,2011年以来,云南结合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先后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3-2015年)》等文件,对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全面部署,作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提出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关爱、质量提高和学校现代管理“五大工程”,绘就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2016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发力。结合国家“教育脱贫一批”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脱贫摘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的这一硬招,印发《云南省贫困退出实施方案》,将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评估验收作为贫困县退出的五项考核硬指标之一。这一举措的出台,使各级政府都形成了要脱贫摘帽必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的共识。全省上下,快马加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

  在具体实操层面,云南部署制定《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等重大举措,全力保障到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

  在软件建设上,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推进。全面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差别化政策,85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实现政策“全覆盖”,全省共有110个县的27.55万名乡村教师享受了乡村教师差别化生活补助。每年拿出5000万元,重奖500名优秀乡村教师,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给优秀教师代表颁奖。近三年补充1.5万名特岗教师,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英、音、体、美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紧缺矛盾得到缓解。启动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启动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教师“县管校聘”试点,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经费投入保障上,云南省克服底子薄、财力弱的困难,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有三个数字可以体现:2015-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2018年达到17.6%,在全国排名第2;2015-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一直排在全国前三;小学、初中生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连续三年大幅提高,增幅分别排在全国前2名、前5名。云南省在中央支持下,投入347.28亿元实施了“全面改薄”工程;落实中央领导要求,投入21亿元全面加固改造C级校舍;投入5.6亿元,建设全覆盖的义务教育学校宽带网络工程。目前几项工程均已完成,极大改善了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在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方面,云南按照“双线四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两条线,县、乡、村、组四级)工作机制,县级政府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主体责任、乡政府做好组织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复学工作,村、组具体责任到人。2017年怒江州兰坪县啦井镇政府起诉家长未送适龄孩子上学的首例“官告民”案,引起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被评为2017年全国十大宪法事例之一。至此,全省建立起宣传教育、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申请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的控辍保学“四步法”。2019年全省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通过“四查三比对”(即查户籍、查学籍、查学生、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数据,用户籍与学籍比对适龄失学人员、学籍与实际在校学生比对辍学学生、学生与扶贫数据库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失学辍学人员),“一县一方案”“一校一方案”“一人一方案”,精准掌握学生辍失学情况,全力开展劝返、安置工作,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有保障”。

  2011-2020年是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破瓶颈、破茧成蝶的关键10年,云南绘就了一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蓝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2015年云南省有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到2016年43个、2017年45个、2018县年23个(市、区)实现基本均衡,而今,最后一批9个县(市)通过评估认定,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云南的实践探索证明,发展好教育,打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基,对于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部均衡发展的壮丽史诗

  10年来,云南省各县(市、区)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地对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部署,并结合本地实际,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本土化路径。昆明市、玉溪市、会泽县、石林县缩小区域、校际、城乡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路径。

  亮点一:镇雄县创新编制供给 破解教师不足难题

  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镇雄县,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696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余万人,适龄儿童少年近25万人,是云南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

  近年来,镇雄县以前所未有的投入保障、制度创新和机制引领,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推动编制供给,破解教师不足难题。

  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在对全县事业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编制周转池。对从其它事业单位收回的所有编制,由县委编办建立编制周转池集中统一管理,调剂使用。编制周转池中的所有事业编制,优先保障教育系统缺员学校招聘新教师使用。既保证了全县编制总量不突破,又确保了将有限的编制资源更充分地调配到更急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线。

  2016年以来,全县从县内农牧、林业等系统调剂事业编制550人补充到教师编制中,并盘活教育系统内部空编资源,新招聘教师2454人(其中招聘特岗教师1114名、补员教师656名、学科紧缺教师487名、三支一扶教师58名、定向事业单位教师18人,安置免费师范生61人,选调县外优秀教师60人),优先保障了边远山区学校教师需求,师生配比逐年提高。

  亮点二:会泽县“再建一个‘新城’,让更多的山区娃进城读书”

  “我们要造一个会泽‘新城’,把10万山区贫困人口迁进城里,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新建一批优质学校,让他们的孩子同城里的孩子一样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是两年前记者在会泽县采访时该县县委书记谭力华立下的宏伟誓言。

  而今,当我们踏入离会泽县城5千米的以礼中学的校门时,一座现代化的校园让人眼前一亮。占地136亩,总投资1.76亿元,学校的建成,解决了会泽县金钟街道、大海乡9个偏远贫困村委会3000余名适龄儿童及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校舍坐南朝北,依山而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分离;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学校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功能齐全。校园中绿树成荫,玉兰花、樱花、海棠花开得正艳,清香怡人。迎面而来的老师脸上总挂着微笑向记者点头致意,三两同学少年见面时落落大方的一句“老师好”顿时让人对这所学校心生好感。

  “做梦也想不到啊!”以礼中学副校长王文孝感慨,为解决特困山区孩子的上学难问题,会泽县大海中学和布多附中搬迁新建了以礼中学, “我们是2016年9月搬迁进新学校的,原先的大海中学所在的大海乡是会泽县最贫困的乡(镇),海拔高、气温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特困生居多。教学楼破旧不堪,更不要奢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宿舍潮湿昏暗拥挤,学生睡1米宽的高低床,一张高低床住4个人,1个床位两个人挤着睡。现在学生都住在新宿舍楼,6人一间,单人单床。以前吃饭学生都是随便找个地方蹲着吃,现在有了标准化的餐厅、餐桌,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来慢慢吃了……”

  而在很多家长的眼里,以礼中学为孩子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就是让孩子“享福”:吃得好,住得好,白天有老师教,晚上有生活老师管。采访中记者碰到的八年级学生李发达家长认真地说: “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特困山区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娃娃们新建了这么好的学校。”

  可以说,从先前的大海中学到今天的以礼中学,是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让会泽山区教育发生了“蜕变”。这就是会泽山区教育快速发展征程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会泽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国家扶贫政策和实施“全面改薄”、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统一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了山村最好的房子在学校、城区最美建筑在校园的建设目标任务。在项目安排上优先保证脱贫摘帽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制定了贫困村学校校园建设及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其中,2017年脱贫出列的2个乡(镇)34个脱贫出列村校园建设及绿化美化工作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贫困退出指标要求。

  谭力华表示,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泽县委、县政府 “已引导10万人进县城安置”,2018—2020年会泽城区增加学龄人口1.6万余人,在城区规划新建幼儿园4所、小学2所、中学2所及改扩建小学1所、中学3所,新建校舍19.65万平方米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总投资7.46亿元。

  亮点三:石林县集中办学八成师生进入优质教育圈

  临近期末考试的紧张复习期,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二八班的蔡晓娇等同学,还是抽空相约来到学校的太阳能浴室洗浴。每天下午四点半,浴室门前总有女生们排队等待。随着去年秋季大可、圭山、长湖和西街口四个乡镇中学撤并集中到县城附近的巴江中学办学,蔡晓娇等爱美的女孩子们已无需再用原学校大锅烧水的方式打扫个人卫生了。就读巴江中学一年,蔡晓娇对自己学业成绩的提升感到骄傲,数学从初一的20多分提高到及格,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最害怕的物理、数学、英语课程,现在“只要认真听讲,不懂的课后问老师,已没那么难了”。而且,许多同学的成绩还进入全县同年级的千名以内,“这意味着上普通高中已不成问题。”集中到巴江中学的一年间,除了上课,到学校运动场彩色塑胶跑道跑跑步,在校园内多个球场上打排球、篮球、跳绳,都成为这些农村孩子课余时间的最爱。

  集中办学受益的不仅是学生,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有了更好的平台,从圭山镇中学考入巴江中学从教一年的韦晓阳老师,教得同样是原来的班级,但学生数学成绩大有提升,有的已从24分提高到86分,甚至还有的分数翻了10倍。这样的变化让她很有成就感。“管理规范、有竞争平台,有学习动力”,她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归纳。在乡镇办学时,师生们眼界较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竞争动力,甚至因条件艰苦,难以把心思集中在教学上。学校撤并到县城办学后,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推门听课、教学竞赛,激发出提升业务水平的热情。与原来乡镇中学只有一台多媒体设备相比,曾在大可乡执教两年的黄刚云老师,对巴江中学60%的课程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最感兴趣,一堂几何课程不仅形象直观且容量大,加上新课改实施的互动教学,他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单科成绩进全县千名人数由撤并前的57人,在参加昆明市数学课堂大赛中获二等奖的他,被评为学校数学学科的带头人。

  早在10多年前,石林县就起步探索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土化路径,以县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两个优质教育圈”为方向,实施农村中小学“集中、靠拢、收缩”战略。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小学向乡镇,中学向县城区“两集中”的布局调整目标。

  亮点四:玉溪市全面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强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玉溪市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全面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全面渗透,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玉溪市围绕“全覆盖、广应用、促均衡”的建设思路,采取融资租赁模式筹集资金4.6亿元,统一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校园网和校园安全监控五大数字化校园子系统,直接惠及全市45万师生,加上家长将让100多万用户受益,平均每人花了不到500元钱就享受到了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成果。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在2016年11月全部完成,与2013年相比,新增校园网终端点数32653个,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互联网接入率由83.6%提升到100%;新增多媒体教室5721 间,覆盖率由62.4%提升到100%;新增计算机教室626间22610台,计算机生机比由小学、初中、高中生机比分别为24:1、18:1和14:1,提升到20:1、10:1和7:1;新建校园安全监控点14372个,实现全市所有学校校园安全监控覆盖无死角。新建录播教室37间,覆盖全市18所高中学校和10个教科所。

  在全覆盖的基础上,玉溪市不断扩大“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发挥教育云平台的最大效益。2014年10月该市启动建设教育云平台,由市财政投入4000万元,整合、集成市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华为云计算中心部署,按照标准的云计算三层架构进行设计,共建设九大公共支撑服务、十大应用系统、七大人人通空间。玉溪教育云不仅把国家提出的“两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进行融合,还通过数据共享、业务总线、空间聚合等应用集成技术打通评价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主题,形成贯穿全市师生一身的两个成长档案袋。玉溪教育云面对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家长全面开放和互动,涵盖教、学、考、研、评、管所有环节,实现了全学段资源、全场景教学和全过程管理的“三个全覆盖”。目前,玉溪教育云已开发集成20个教育资源库,33.8万条教学教材资源,100万道题库资源,2503个名师资源,13万册数字期刊及电子图书,300多个仿真实验;入驻学校901所,实名注册教师2.5万人,占全市教师的95%,活跃度达到60%,空间开设(教师、学生、家长)累计20.3万人,用户累计下载资源14.5万个,上传资源2.5万个。涵盖从幼儿园到职业院校各个学段,构建了市、县、校三级培训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面向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让玉溪教育云的优质资源惠及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名师课堂同步到乡村学校,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城乡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公平。

  亮点五:昆明市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推行集团化办学,实现教育公平提质

  近日,被家长称为昆明“最难进”的小学之一的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文林校区2020年招生按照人户一致、电脑随机选号录取的方式进行。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样一批名校采取电脑随机选号办法实行免试入学的教育改革,无疑是昆明市推动教育均衡的又一大手笔。

  近年来,昆明市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在全面实施公办学校免试、免费、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对择校热的民办初中,采取电脑随机选号办法实行免试入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异地中考政策,具备三年学籍的随迁子女可享受本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参加中考并升学。

  对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昆明市做到同城同教。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需在昆明居住6个月以上,并具备身份和居住的相关证明即可入学。每年,教育部门会提前半年在媒体上宣传,进行预登记,对随迁子女的情况进行摸底,做好入学的主动服务、积极服务。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小一新生居住证办理时间延长1个月。昆明市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实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同城同教”,保证上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的公费学位。截至2019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共接收随迁子女26.4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5.88%,随迁子女就学得到有效保障,经开区、官渡区随迁子女在校生超过本地居民。

  近年来,集团化办学,成为昆明市聚焦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亮点。

  昆明市大力实施“名校融校”,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优势和辐射功能,促进全市社会认可度高的学校,通过实施集团化、一校多点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市属优质学校学校率先成立了7个教育集团,昆一中实现了一校八点办学,昆三中实现了一校七点办学,昆外校实现了五点办学,昆明师专附小实现了一校五点办学,中华小学实现了一校五点办学,教工一幼实现了一校七点办学,教工二幼实现了一校五点办学。此外,省属云大附中开办了呈贡校区、滇池会展学校,师大附中附小开办了呈贡校区,省内高校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学院相继在昆开办了附属中小学等。

  全市推进了学区化管理,促进共同进步提高。依据自身实际划定不同的学区,学区内通过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研训、统一质量监测),促进整个学区的共同进步提高。一是统一管理。制定学区管理制度,学年活动计划,组织学区内学校间的管理经验交流和研训活动,开展中层领导和教师学习交流,讨论组织学区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学校的均衡发展。二是统一教学。学区内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管理, 统一的教学活动。三是统一研训。各学区整合学区内的教学力量,构建学区学科教研组,形成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系统,完善健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横向渗透”、“互相共进”相结合的研训机制。不断提高学区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促进区域素质教育和谐均衡发展。每学期,组织不同年级的质量检测。四是统一质量检测。通过统一命题、统一监考、统一阅卷并做出科学的质量分析报告,学会运用数据分析问题,找出、找准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溪转涧回,曲径通幽,携手千山行遍。蜂引花笑,破茧成蝶,教育均衡蝶舞翩跹。凡行处,足迹如刻……回顾10年来云南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路径,各地各县的好经验、好做法可圈可点。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相对均衡。全省12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是历史的关键节点,又将是新征程的起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以后,提高教育质量就成为义务教育的主题。为每个孩子创造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让我们携手共同期待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加阳光明媚的春天。(云南教育报刊社供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