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迈向“双一流”,本科荣誉项目进行时

  原标题:学科建设迈向“双一流”,本科荣誉项目进行时

  “

  本科荣誉项目旨在汇聚能力卓越、志存高远的优秀本科生,激发其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使其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又具有前沿的学术视野和持久的学术竞争力的,以推进文、社、理、工、医各学科拔尖优秀人才的培养。2020年,复旦大学将继续开展“荣誉项目”试点工作,计划将“荣誉项目”覆盖到全校所有院系。

  ”

  复旦青年记者 王妤宁 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 唐哲 编辑

  2015年9月,复旦大学升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等院系首次试点实施“本科荣誉项目”(下简称“荣誉项目”),并于2017年正式将其纳入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9年,本科荣誉项目试点已扩展至14个院系,新增哲学学院、化学系、核科学与技术系等12个院系,从最初的理科基础专业扩展到文、理、工各大院系。2020年,复旦大学将继续开展“荣誉项目”试点工作,计划将“荣誉项目”覆盖到全校所有院系。

  本科荣誉项目旨在汇聚能力卓越、志存高远的优秀本科生,激发其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使其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又具有前沿的学术视野和持久的学术竞争力的,以推进文、社、理、工、医各学科拔尖优秀人才的培养。

  自荣誉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学校每年开设荣誉课程及加深型研讨课程180余门。2019学年,已有8名院士、4名文科资深教授、59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79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参与到“荣誉项目”教学及相关科研指导当中。

  2019年6月,复旦大学第一批12名本科荣誉证书获得者顺利毕业。他们中有3人留校,其余均前往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海外著名高校深造。

  改进形式,深化内容

  5月9日,物理学系的周磊教授荣获了教育部颁发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下简称“拔尖计划”)实施十年的荣誉奖项“优秀导师奖”。他同时负责物理学系《电动力学》普通课程和荣誉课程的教学。

  物理学系的荣誉课程采取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形式,选修荣誉课程的学生需与其他学生一起修读普通课程,并额外增设两学时研讨课时。

  在《电动力学》的小班荣誉课上,“我要求学生们一定要上交电子版的研究笔记。”这是周磊自己的想法和坚持。他指出,学生们往往习惯于算出答案,而不注重思路发展和反复检验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才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总结研究笔记的过程中,他们会对原本零散不严谨的思想火花做细致的加工及严格的论证,这会帮助他们整理自己的思路,并从自己的角度对特定问题进行系统地阐述和解决。”

  

  ▲周磊在为同学们答疑。图源:复旦大学公众号

  与物理学系“大班+小班”的开展形式不同,数学科学学院的荣誉课程自始至终采取“小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形式,选修荣誉课程的学生不需跟随大班修读普通课程。

  “荣誉课程的难度和速度相对于普通课程有所提高,一个学期会多学很多东西。”2017级数学科学学院的赵界清这样形容他在大二下学期修读《现代代数学I》的感受。在这门课中,每个学生都要在研讨课上就老师给出的主题作学术报告。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会有意识地把讨论课的形式做得和博士或博士后的学术报告一样。如果觉得报告人的某一步推导过不去或者没听懂,老师也鼓励大家“疯狂攻击speaker”。

  “我自己准备报告的时候也挺紧张的”。不过他也笑着说道,“但经常会有大佬蹦出来救场,就很神仙。”

  随着试点的深入,各人文院系也在逐步探索适合人文学科的学生培养模式。历史学系、哲学学院等人文院系的荣誉课程注重回归经典文本,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学术写作能力,阅读量、写作量和深度都远远超出了普通课程。

  “比如开设《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国际地位变迁》课程的吴景平教授一直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读原始材料,他一直说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生连条约都没有读过是不行的。”历史系副系主任陈雁举例道。

  在普通课程指定阅读材料之外,学生还需自主研读原著或其他额外材料,在老师和助教的带领下围绕文本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完整的读书报告或论文、进行课堂展示。

  “对于想要从事历史研究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学术训练,本科‘荣誉项目’的设立就是想要培养‘未来的历史学家’。”陈雁说道。

  根据《“本科荣誉项目”经费使用指导性办法》,学校为参加“荣誉项目”的优秀学生提供特别资助,以鼓励学生参加海内外学术会议、论坛、暑期学校、学术竞赛等学术活动,并支持学生自主举办科创活动。学校还为完成荣誉项目的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奖学金。此外,本校教师讲授荣誉课程,除正常教学津贴外,可以获得专项奖励绩效。

  完成“荣誉项目”的学生,毕业时会被授予荣誉证书与奖学金,拿到校长亲自签名的推荐信,若直升本校研究生,还可以与导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荣誉项目的“前生后世”

  “荣誉项目”吸收了学校丰富而悠久的拔尖人才培养经验,是2009年以来实施的“拔尖计划”的全新升级与全面推广。

  复旦大学的拔尖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1998年。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捐赠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已故夫人秦惠?女士的名义设立“秦惠?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政基金”),支持包括复旦大学在内,国内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开展课外科研项目。

  我校的FDUROP项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就是依托“?政基金”,指导资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开展课外学术实践。

  2009年,教育部推出了“拔尖计划”,复旦大学成为入选的17所试点高校之一。

  为呼应教育部的改革,复旦大学于当年开始,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四个基础学科中开始试点实施“拔尖计划”。2015年开始在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试点的“本科荣誉项目”,便是对“拔尖计划”的改革与升级。

  2018年,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升级“拔尖计划”,推出“六卓越-拔尖计划2.0”,在学科方面进行“扩围、拓新、提质”。

  对标“六卓越-拔尖计划2.0”,复旦大学继续深入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荣誉项目”试点院系从理科基础专业全面扩展至文、理、工、社等各大院系。2020年,复旦大学将继续开展本科荣誉项目试点工作,争取全面覆盖本校所有院系。

  如今,“本科荣誉项目”在校内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示范辐射效应,已成为学校全面推动本科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重要推手,是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一环。

  

  ▲图源: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2017年,复旦大学发布《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复旦大学将推进一系列基于“通识教育-拔尖培养-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本科荣誉项目”已被纳入“2+X”培养体系,成为可供选择的多元发展路径之一。“院系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建设高质量的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复旦大学本科生院 “本科荣誉项目”项目主管陈力奋表示。

  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副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应质峰在《复旦大学开放式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中指出,随着“荣誉项目”的推进,学校意在最终意在建立起,从学校到院系直至实验室完整的、系统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优秀学生培养机制,并推广到复旦大学所有的本科生。

  “通过更灵活的学分制,更多元的培养方案等,在学生中逐步形成潜心向学、积极投身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这是复旦对本科教学的追求。

  “高开放度”与“高挑战度”并存

  “荣誉项目”继承了复旦拔尖人才培养“高开放度”和“高挑战度”的特征。

  不同于一些高校在拔尖人才培养上采取独立组成学院、集中培养的模式。复旦的“荣誉项目”将学生分布在各院系“散养”,为全体学生平等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科研实践资源。这是“高开放度”的第一个体现。

  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参与“荣誉项目”,这是“高开放度”的第二个体现。修读第一门荣誉课程并取得成绩即视做参加“荣誉项目”,但只有完成项目对课程绩点、荣誉课程学分和学术训练的要求后才能获得荣誉学位。如若不适应“荣誉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向所在院系教务申请退课。

  在这一动态开放的制度下,“荣誉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各院系参照《复旦大学“本科荣誉项目”实施总则》自主制定,学校只负责进行总体制度设计及方案审核,这是“高开放度”的第三个体现。由此,各院系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模式。

  

  ▲图源:复旦大学新闻中心

  “荣誉项目”的“高挑战度”表现在,一方面参加“本科荣誉项目”意味 着更高质量的培养,意味着额外的机会和资源。“另一方面,随着荣誉课程的难度、培养方案的要求、竞争对手水平的提高,存在着努力后课程绩点仍下降、难以达成培养方案的要求的较大风险。”张力群、徐红、徐雷、吴晓晖四位复旦本科生院负责人在共同发表的论文《复旦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思考》中解释道。

  复旦大学官网在对“荣誉项目”的介绍中提到,“荣誉项目”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原动力,以闯关式修读才能坚持到底。

  据《复旦大学“本科荣誉项目”实施总则》规定,要通过荣誉项目路径毕业,取得荣誉学位证书,学生修读荣誉课程总学分数不低于 24 学分。

  “本科荣誉项目”还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学术研究与科研实践。学生需要至少主持一个“?政”、“望道”、“曦源”等校级(含)以上科创项目或参加教师负责的科研课题,并顺利结项,结题成绩应为优秀或者良好。

  部分理工科院系的荣誉项目培养方案对学生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在指定级别刊物中发表至少1篇正式论文,参加一次指定校内外科创竞赛并获奖,在指定的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等等。

  此外,各院系荣誉学位的评定对于所有课程成绩的平均绩点也提出了较高的硬性要求。哲学学院、物理学系等院系要求学生毕业论文必须取得A或A-的成绩。数学科学学院还要求学生至少修读3门本硕合开课程,并取得A或A-的成绩。

  “高开放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带活校园整体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有志于科研与学术的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竞争的压力而奋发学习研究,另一方面也确保了相关学科所有学生机会平等和退出机制上的平稳衔接。

  陈力奋表示,“高挑战度”的课程设计是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的。这些课程既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预备课程,也同样能够带活整个校园里的学术氛围,带动学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只要池子里有几条活跃的鲇鱼,就不会是一潭死水。”陈力奋说。

  《复旦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思考》中提到,考虑到近年来大学中学习功利主义抬头,出现了不少片面追求高分、不愿面对挑战和失败的“尖子学生”。“荣誉项目”是复旦“为未来领军人才的成长提供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复旦大学认为拔尖学生一定是在恰当的土壤和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本科荣誉项目’的各项工作实则一直在培植培养学生的土壤,土壤肥沃了,各学科即便未参加计划的学生也受益匪浅。”陈力奋说。

  微信编辑 | 周洁林

  责编 | 王英豪

  《复旦青年》校庆特刊 | 建设“双一流”,相约2035

  被减速的求职市场: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总有出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