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需要善意的批评,但不需要肆意的鞭挞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独立思考(ID:sikao1976),作者:潘大叔
央媒对在线教育行业的点名批评当然也可以理解,这可能是下一步监管的前奏。只希望监管能变成一种长效机制,而不是一场运动式的检查整改。
近日,自从四个机构一个“老师”的广告被曝光后,在线教育被各大小媒体连篇累牍的的鞭挞。“老师”的广告只是一个引爆点,没有这个点也有那个点来引爆这场对在线教育的批判,以及随之而来的监管。
但是,我只想问,在线教育有被批判的那么不堪吗?在线教育的哪个问题是在线教育独有的吗?
你们说在线教育虚假广告?是同一个假老师没错,但是放眼各行各业各公司的广告,放眼那些形形色色的代言人,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有几个不假的呢?你们可以批判假老师假广告,但不要只给线上教育机构贴上“假”的标签。
你们说在线教育打着“名校、名师”的旗号?请问这是在线教育行业独有的吗?线下教培行业不是一样的吗?最起码,我知道有的在线教育机构确实是只招募极少数特定高校背景的人,这样的招聘标准对标线下教培机构,也只有一两家能做到的吧。你们可以批判“假名校、假名师”,但也不要只给线上教育机构贴上“假”的标签。
你们说在线教育低价营销、只重获客?写这个的媒体,应该不知道所谓“低价入口班”的始作俑者是线下教培机构吧,那时候线上做K12的的机构应该还是个位数。从商业常识出发,作为一个商业机构,没有哪个公司会只重获客,任何一个在线教育公司都无比的希望自己“低价获客”的用户能够续班、扩科。更何况,低价营销何错之有呢?这难道不是正常的经营手段吗?低价引流这种行为各个行业早已普遍应用,教培行业或者说在线教育行业其实也只是后知后觉的效仿者罢了。
你们说在线教育贩卖焦虑?写这个的媒体,难道忘记了前两年整治K12教培行业时,给K12课外辅导贴上的标签吗?过了两年,又把这个标签一丝不改的复制粘贴给了线上教育。我不否认整个K12教培行业确实在“贩卖焦虑”,但是焦虑的源头是这些课外辅导机构吗?难道不是升学制度带给家长们焦虑的吗?我也不否认教委一直在致力于消除这种焦虑,教委也确实需要时间去一步步、一年年循序渐进的改变。但是,那些牛娃、名校的传播是那些公立学校和家长们“合谋”去推进的,而不是课外辅导机构,更不是在线教育行业。
你们说在线教育爆雷跑路?写这个的媒体,你们难道不应该先确认一下爆雷之后是否跑路了吗?你们在批判在线教育机构“爆雷跑路”的时候,能不能不要把线下教培机构写到一起,去制造错觉、混淆视听的让读者以为你们写的爆雷的都是线上教育机构吗?
你们说民众对在线教育气愤和声讨?请问你能代表几个民众?你们还声称大量网友如何如何?请问有多大量?有那些几百万上千万正在使用在线教育的用户多吗?
在线教育有没有问题?有。在线教育有没有乱象?有。但是,大家能看到的问题几乎是任何一个互联网赛道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几乎没有什么是“在线”独有而线下培训没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绝大部分都可以交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自行完善、自行优胜劣汰。线下教培机构历经十多年二十年的发展,不也是大浪淘沙,跑出了新东方和好未来两家公司吗?为什么又不能给在线教育行业以时间去跑出几家最终受人尊重的公司呢?有人会说,有问题还不让说了吗?我觉得当然可以说也必须说,这是媒体的责任,但要说到点儿上,不要扣帽子似的横加指责。
央媒对在线教育行业的点名批评当然也可以理解,这可能是下一步监管的前奏。只希望监管能变成一种长效机制,而不是一场运动式的检查整改。其实,之前已经有了六部委一起弄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了,接下来无非就是如何常态化的落实了。要我说,最该管的其实就是预付费的监管问题,这个问题潜在的风险线上确实比线下要更大。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头等大事。无论线上线下,其实最大的风险就是透支掉预付的学费去烧钱推广。监管好了这点,在线教育机构超常规发展的增速也会得到部分遏制了,爆雷的风险小了;其次是教培行业整体存在的虚假广告和假名师、假学校问题,也确实有必要规范整治,让教培行业未来更容易取信于消费者;至于其他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市场不能自我纠错的问题。
至于说有些自媒体、教育媒体蹭热度的来一起批判在线教育,我还真不知道你们除了博眼球为了阅读量之外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们的力量真的大到可以把一个行业都批倒批臭,让这个行业彻底失去家长们的信任,让这个行业坍塌,这只会让更多的公司存在更大爆雷的风险,那么最倒霉的其实是这些家长们。毕竟,那些你们的一篇篇批判的文章比那些虚假的广告更容易取信于家长们的。
在线教育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正常遇到的问题,无论你是央媒还是行业媒体、自媒体,如果我们真的为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去贡献自己的力量,那请给在线教育善意的批评、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肆意的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