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01、最高主管的决心与承诺
①企业的竞争优势依靠产品、营销和形象。而产品,尤其是产品的品质,是决定性的关键。
②要提升品质需要付出代价,不提升品质代价更高。
2、品质需要全员参与、团队合作
① 将顾客的观念延伸至企业内部,下工序就是上工序的顾客
② 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援系统,推行全员与品质管理的活动,
③ 控制品质变异要素4MIE的核心——人
4、重视教育训练
品管界有一句名言,即“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人的工作态度及方法是决定产品与服务品质的主要因素。优质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不断的训练。
5、品质要持续不断地改善①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进行改进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
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
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
查核:指确认是否依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
处置: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6.管理及方法制度化、标准化
①管理方法制度化(对象:人)
②工作方法标准化(对象:事)
③产品、材料标准化(对象:物)
02.班组品质管理的重点
班组是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监控者,班组生产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好班组产品的质量,是班组长的一件大事。
1、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于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后,必须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应实施随机检查。
2、品质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3、发现品质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矫正及做成记录防止再发生。
4、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03.品质管理的重点是生产过程
精益生产认为,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很多企业由于对品质管理的理解不深,将品质管理等同于质量检验,认为品质管理就是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品质把关”及“不良品处理”,而忽视了品质的事前控制与事中的过程控制。
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保证工艺质量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都处在稳定的受控状态。因此,各道工序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确保工艺质量,禁止违章操作。
2、组织技术检验,把好工序质量关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不是否定技术检验的把关作用。必须根据技术标准的规定,对原材料、外购件、在制品、产成品以及工艺过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转序、不合格的产成品不出厂。质量检验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还要为改进工序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信息。因此,技术检验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不合格品的管理是企业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不合格品管理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对不合格品做出及时的处置,如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系统因素,对症下药,使制造过程恢复受控状态。
制造过程各工序是产品质量形成的最基本环节,要保证产品质量,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必须搞好工序质量控制。
标准理事防呆防错!产品出现品质不良的原因!制程品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本周三文武咨询叶老师《如何做好制程品质管制》课程,欢迎大家来直播间学习研讨!一同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