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成为“搭档”,共同创造!上海中小学生科创实践活动启动
科创类校本课程如何来设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搭建哪些可供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平台呢?
……
3月18日,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科创实践活动”在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后,来自上海16个区的近300名中小学老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了当天的培训活动。
“上海市中小学生科创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下雨了,来不及收衣服怎么办?
别急,孩子有办法!
复旦二附校六年级学生袁跃宸从小就对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新技术很感兴趣。
他发现,上海的梅雨天会突降暴雨,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来不及收就淋湿了。所以,他希望能够发明一个装在晾衣架上的检测器,感应到下雨后,就能把晾衣杆收缩起来。
袁跃宸说,“以前的编程课就是一台电脑,现在还配置了电路板、物联网模块等,感觉离梦想实现更近了。”
据悉,来自上海16个区的近300名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通过项目式学习,师生利用编程软件和前沿的开源硬件教学设备,轻松解锁编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了解人脸识别、物体追踪、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
此次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思维、计算思维与综合素质能力,也增强了师生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以来,“双减”一直是最为热门的教育话题,也是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
王洋认为,教育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育人,教育从业者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次活动也希望学生们可以在“好玩”中带着兴趣活动,在“原理”中带着思考动手,在“探索”中带着精神创新,最终实现师生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和学生将成为“搭档”
据了解,本次“上海市中小学生科创实践活动”以“师生同训、师生共创、过程评价、校本孵化”为特色,来提升教师的信息科技应用能力。
主办方也希望,未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科技,体现出课程中“科”与“创”所带来的实践意义。
而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觉地学科技、用科技,成为数字时代的终身学习者。
来自闵行区莘松中学的信息老师沈轶敏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成为了主动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一方,将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表示,现场培训通过场景式、体验式和沉浸式的项目式学习,鼓励参与培训的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并提升教学质量。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
活动承办方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龚介绍了此次活动特色“师生同训、师生共创、过程评价、校本孵化”的含义。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龚
他指出,以往的科创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本次活动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
据悉,师生将共同完成学习和完成科创项目成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教师以数字素养提升为导向,运用项目式教学、跨学科综合实践等理念,孵化出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部分素材来源 | 浦东发布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