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怎样才算治好?医生和患者眼中的标准不一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揭秘精神科医生是如何评估精神疾病是否「痊愈」的

  撰文|空谷幽兰

  精神疾病恢复到什么程度才算「治好」了?

  很多患者朋友认为,症状消失就代表病好了,就可以停药了。

  不是我吓唬你,如果你见症状好转就停药,那病情出现反复是必然结果。

  实现疾病症状的消除,这只是达到了「临床治愈」,和医生眼中的「痊愈」标准还有一段差距。

  今天,小编来为你揭秘精神科医生是如何评估精神疾病是否「痊愈」的,同时还会告诉你提高治愈率的3个关键点,赶紧跟我学起来吧~

  精神科医生眼中的疾病「痊愈」标准

  在医生眼中,真正痊愈的精神疾病患者,除了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外,还应同时满足另外两个条件。

  ▌划重点!精神疾病的3大「痊愈」标准:

  1.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包括疾病的核心症状和伴随的躯体症状等;

  2.社会功能恢复良好,能像生病前一样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处理人际关系;

  3.病情在一定时间内不复发。

  只有同时达到以上三个标准时,你的病情才算是「治好」了。

  怎么做能快速达到「痊愈」标准?

  想要提高精神疾病的治愈率,除了坚持吃药之外,你还应做到「三重视」。

  1

  重视社会功能的恢复

  在达到临床治愈后,精神疾病患者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比如有的人不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有的人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降,还有的人不能承担起自己做妻子/丈夫的责任......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会面临婚姻不和谐、亲子关系不良、长期待业、生存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不仅会降低患者的心理幸福感,还可从一定程度上增加精神疾病复发的风险。

  有研究发现,抑郁症临床治愈者的功能损害每上升1个百分点,复发风险就提高12%。是不是还挺可怕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社会功能的恢复和治疗!

  作为患者,你需要做的是,在按时按量吃药的同时,配合医生做心理治疗和技能训练,比如人际交往技能、解决问题技能、应付应激技能等,这可以改善社会功能、促进疾病康复、帮你更快回归社会。

  作为家属,你需要监督患者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康复训练和治疗,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尽量不要让他们有被讨厌和嫌弃的感觉。

  另外,当病情出现好转后,不要事事都为患者代劳,尽量让他自己料理生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这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2

  重视残留症状的治疗

  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很多患者会存在记忆力下降、焦虑易怒、消极自卑、睡眠不好等残留症状,这会影响患者功能的全面恢复。

  2项为期16年的评估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随访研究显示,分别有25%和 11%的患者存在躯体及社会功能减退;有残留症状患者的躯体及社会功能减退更为明显。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患者病情出现反复,而复发又会让再次复发的几率大大增加,那你想停药的希望就越来越渺茫了。

  所以,残留症状的治疗也是我们的一项必修课!至于怎么治疗,这还得需要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对症下药」。

  3

  重视定期复查

  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当患者病情稳定的时候。

  很多患者认为,我觉得自己恢复挺好,在家吃药就可以了,没必要去医院了,你的这种想法很危险!

  我们都知道,精神疾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但相当多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复发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了解,而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知晓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病情出现反复。

  另外,每次复查时,医生都会根据你好转的速度来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或调整药物,同时给你及家属一些日常指导,帮你解决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的困惑,这对预防疾病复发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定期复诊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手段!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参考文献:

  [1] 刁凯丽, 曲海涛, 马辉,等. 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26(5):5.

  [2] 王小齐, 魏保华, 薄立春,等. 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11):3.

  [3] 牛慧, 牛桂芝.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18):1.

  [4]江开达, 郭晓云. 重视抑郁症的残留症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7, 40(3):3

  本文来源: 好心情互联网医院

  责任编辑:月亮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