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院士!国科大新生心愿清单第一项,达成!

  9月4日,迎新报到后的第一天,不少新生已打卡了列在“国科大心愿清单”的第一项——“追星”院士。

  专门与国科大校园里“珠峰科考”主题迎新背板合了一张影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姚檀栋步入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首场专题报告会现场,娓娓道来自己带领团队“从高原到巅峰”的科学攀登之路,为即将踏上学业跑道新起点的“师弟师妹”送上一份出发叮咛。

  姚檀栋为国科大新生带来专题报告

  副校长金德鹏为姚檀栋颁发国科大“领雁金奖”

  “同学们去过青藏高原吗?”看着大家面面相觑的样子,姚檀栋笑着给大家“解围”,“去一趟,确实是不容易的。”过去30多年里,这趟路自己走过多少次,估计姚檀栋也数不清了。他依托三个问题,回顾了自己这场永不止息的登山之路,似乎也向国科大新生提出了“开学三问”。

  我们为何而出发?

  几个月前,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科考登山队员成功登顶。难以想象,一代代队员们是怎样克服高海拔、高辐射、低氧气、低气压、低气温的“三高两低”极端环境,一次次勇闯这片大家眼中的“不毛之地”。

  而在姚檀栋和队员眼中,那里蕴含着无穷答案;在报告中的明晰图表里,在场学子读懂了蕴藏其中的无限可能——

  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气候变化驱动器”,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开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成为全世界科学家追逐的科学高地。“青藏科考便成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姚檀栋用一句话,总结了团队持续攀登的动力和信念。

  姚檀栋分享科考故事

  “去青藏科考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梦想,还是世界科学家的梦想,是没有去过的人的梦想,相信更是去过之后下一年的梦想。”听着姚檀栋述说的攀登故事,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硕士生新生史兆凯心潮澎湃:“能去青藏高原科考,一直是我的梦想。现在,我更加理解了青藏科考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我们在怎样奋斗?

  9月1日起,《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出台的专门区域性法律。这部法律的酝酿和诞生,沉淀着科考队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问题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积累。姚檀栋与在场学子特别重温了当时立法调研会的情景,他代表科考队提出加强冰川变化监测、冰川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保护修复治理建议,都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建议稿)》中被一一采纳。

  这份知识与信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记载着一代代青藏科考人对科学高峰的攀登步履,对生命极限的挑战身影。“‘开花结果’的背后,闪烁着立足人类生存关怀的广博胸怀,更流淌着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与实干作风,指引我们紧紧跟随。”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新生盘天玉拿起手机,拍下了属于自己的“国科大第一场‘追星’”。

  姚檀栋分享科考故事

  “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8小时是成不了科学家的。”提问交流环节里,面对刚刚入列科技国家队的国科大新生们,如何走好科研第一步,为今后的创新打好基础,姚檀栋提到了自己最想叮咛的关键词——时间。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和新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但科研一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产物,“工具越来越好,但钻研投入的时间一点也不能减少。”

  作为刚刚参加完青藏贡嘎山科考项目的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生,陈正杰问起了前辈刚刚结束的珠峰登顶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困难,姚檀栋竟面露难色,“这个问题,我竟然一时想不起来,好像没有……”这个意外回答引得现场一阵笑声。在姚檀栋的解释中,学生们渐渐懂得,这份过于“淡定”的自信,源自科考队充分的预案和积淀。“把困难全部想在前面”,是科考队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在恶劣的自然面前,要有智慧“预判所有的‘预判’”。

  国科大新生提问

  我们将要去哪里?

  细数完第二次科考的十大进展,姚檀栋着重和学子们分享了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何利用高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整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新突破,是姚檀栋和团队成员不断思索的问题。

  从水、碳、生态到人类活动、环境变化机理,青藏科考为自己制定了“聚焦2025”“面向2050”发展方向。

  “我们将要去哪里?”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在座的所有新生。作为新生代表,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生新生苏知遥为姚檀栋送上了教师节鲜花,“举手投足间,我深深被姚院士亲切和蔼的师者风范所感染,这也成为了我开启国科大学习、研究之路的一份莫大鼓励,引领我去思索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未来,如何在国家战略与国际视野结合里拓宽探索的边界,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汇中讲述科学的情怀。”

  新生苏知遥为姚檀栋送上教师节鲜花

  “开学三问”可能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不免有些过早,但身处院士大师云集的国科大校园,这个问题可能又显得不那么遥远。“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时光又是珍贵的,正如来到国科大校园看到的标志性建筑钟楼,时时刻刻在提醒和鞭策着我们。”讲座一结束,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硕士生新生张智杰荣小跑追上姚檀栋,收获了自己读研生涯的第一个院士签名。

  姚檀栋给新生们题字祝福

  未来几年,跟随前辈师长如何度过在国科大的时光,决定着拔节成长的速率和方向。奔着真问题来,向着真问题去,功不唐捐的成长蜕变蕴含在实践攻关的争分夺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