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育人方式向新而生 深化“双新”示范建设的龙岗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多个省份已相继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和学科示范基地的建设是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也是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如何在学校落地开花结果的具体过程。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龙岗教科院”)对标国家和省市有关“双新”示范建设的要求,组织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加省市级“双新”实施示范校和学科示范基地的评选。龙岗区属高中在积极参与双新示范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生动的教育实践,通过示范校和学科示范基地的建设,从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等多方面实现各校的优质特色发展。

  树立区域“双新”示范典型

  在深圳市普通高中2023年“双新”示范区优秀教学设计征集活动中,龙岗区共有20个教学设计被评为“双新”示范优秀教学设计,获奖数量全市各区第一。龙岗如何着手全面推进“双新”示范建设?

  据龙岗教科院高中教研部负责人王强介绍,在顶层设计上,龙岗区通过“政策-教研-学校-科组”统筹联动的机制,支持鼓励各高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区域“双新”示范典型,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指导,发挥学科专业支撑作用,充分调动各学科组争优创先积极性,强化示范引领。

  今年是建文外国语学校“双新”示范校建设三年的收官之年。站在一个更高、更新的起点上,已获评“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的建文,其小语种协同发展在广东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近两年,建文积极承办小语种大型教研活动,如深圳市日语写作专题研讨会、南方俄语教育联盟首届全国中学俄语教育与发展研讨会、广东省小语种教育研讨会等,为小语种融合教研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凭借多年来不断完善的小语种教学,该校坚持创新发展,突出特色发展和注重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建文外国语学校内涵式发展之路。

  建文外国语学校校长方玲表示,“双新”示范校建设包括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生发展、教师发展等方方面面,建文全方位梳理了学校已有成果,认真分析现状,科学制定了示范校建设规划,从学校课程建设到课堂教学,从教师发展到学生发展,全方位促进学校内涵式、品质化发展。

  今年5月,由深圳市教科院主办、龙岗教科院与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师龙岗附中”)共同承办的“双新示范校主题论坛暨示范课展示活动”举行,各学科面向全省推出“双新”示范教学展示课9节、学术报告12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近年来,华师龙岗附中以“强基工程”引领,以“卓越体系”搭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入选龙岗区首批“卓越学校”培育对象的契机下,打造广东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双新”示范校,不断擦亮该校的“卓越品牌”。

  激发教师教研动力引领育人变革

  华师龙岗附中教学处主任李奇介绍,该校依托卓越学校联盟和华师附中教育集团,全面组建“研究型科组”,推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创新实施主题式教研、集团式教研、项目式教研,构建“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模式。形成有华师附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学科特征的教学改革推进模式、有个性特质的培养模式,铸造有区域影响力的课堂教学品牌,聚集有鲜明教学风格的名师群落。

  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支持和推进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并释放发展活力,龙岗区教科院制定了“依据政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交流推广”的主要工作思路。在参照国家和省市区相关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研部门与普通高中协同联动的作用,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和育人方式变革。

  素有“深东文化摇篮”之称的百年老校平冈中学在双新背景下加强学科名师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深圳市首届“年度教师”王雪娟的影响力,结合龙岗区王雪娟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语文学科新课程实验。平冈中学语文教研组以打造市区一流的教研组为目标,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积极探索基于新教材的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组织教师开发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讲座(6期)和具体实践案例,其案例成果发表在《星教师》“高中语文年度创新设计”专辑中。

  龙岗教科院充分利用区内外相关主题的教育教学研究实践案例,搭建互动展示平台,一方面组织区内教师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将本区优秀案例推向全省乃至全国,提升区域辐射影响力。

  王雪娟的课例《少年情怀总是诗》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学院收入课程资源库,用于全国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并在深圳市新教材优秀案例评审活动中被评为语文学科“优秀案例”,将编入“深圳市新课程新教材优秀案例集”。

  平冈中学体育与科学学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基地顺利开展双新全国示范交流课,组织参与广东省体育与健康学科示范交流多次。通过走出去、示范帮扶、交流学习,提升了平冈中学体育健康学科在省市区的辐射影响力。

  核心素养在课程、课堂中开花结果

  目前,龙城高级中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获评广东省级示范校,建文外国语学校获评深圳市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此外,龙城高级中学与龙岗区实验高级中学入选深圳市双新实施实验校;在学科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地理(龙城高级中学)和体育(平冈中学)两个学科获评深圳市国家级示范区学科示范基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德琳学校)等13个项目入选深圳双新实施实验项目,入围项目数量位列全市前茅。

  德琳学校高中部校长张辉介绍,在新高考、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德琳高中始终践行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任务驱动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打造前置学习、课堂学习和后置学习的全时空闭环学习系统,以情境化问题设计、互动式学习设计和全过程可视化评价设计为驱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凭借技术和学习终端——平板电脑,实现学生移动学习和自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今年末,龙城高级中学地理市级学科示范基地将迎来验收。龙高地理学科已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分为科学类、传统文化类、实践类三大类。其中,传统文化类课程包括特色民居与地理、传统手工业农业与地理、古代著名工程中的地理原理等,将地理学科素养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龙高地理特级教师高爱国表示,要想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一定要以课程和课堂建设为抓手。为改变过去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龙高地理科组在课堂实验上,探索大概念理念下的、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启发、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围绕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既能在情境中体验又能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综合思维认知的过程。

  以课程作支撑,以教学模式作抓手,按照这个方式实施和建设学科示范基地,两年来,龙高地理科组在全市和全区开展了大量的研讨示范活动,现已有多位龙高教师的公开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从学生对整个教学中的变化反馈来看,地理学科作业量有所减少,实践类作业有所增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而不是死读书,很受学生欢迎。双新建设与学业成绩、教师业务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双新工作做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高爱国说。

  借助“双新”示范校建设的契机,在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的过程中,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龙岗教科院因校制宜地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课程教学的校本化设置,建设科学、人文、艺术、体育特色高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区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王童 制版:陈欣 刘艳兰 凌淑琴